林徽因人物介绍PPT
林徽因(1899年6月15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
林徽因(1899年6月15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与矛盾作品混淆决定改名。教育背景1902年林徽因随父迁居杭州,并入学当地的一所寄宿学校1911年林徽因随父移居上海,并进入上海虹口爱国学社学习1915年林徽因进入北京培华女中读书1921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等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职业生涯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并共同从事建筑及文学创作工作1930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从事古代建筑的研究1937年林徽因受聘为北平中国营造学社顾问193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应邀到昆明讲学,并考察西南地区的古建筑1940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应邀到四川宜宾讲学,并考察西南地区的古建筑1949年林徽因应邀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0年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兼工程师1954年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工程师文学创作林徽因不仅在建筑学上有所建树,她在文学创作上也有着不俗的成就。她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散文风格,赢得了当时文坛的赞誉。她的作品包括《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谁爱这不息的变幻》、《莲灯》、《秋天,这秋天》等。社会活动林徽因曾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她曾担任北平女子文协理事,参与世界语推广工作,并积极投身于妇女争取民主权利的运动。她还曾为《大公报》等报刊撰写专栏文章,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家庭背景林徽因的父亲是著名教育家林长民,母亲是杭州富商之女何雪媛。她与梁思成结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分别是梁从诫和梁再冰。个人品质林徽因以其聪明才智和独立自主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她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待人热情真诚,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个人品质林徽因以其聪明才智和独立自主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她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待人热情真诚,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社会评价林徽因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之一,她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在文学和建筑学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她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坛的才女,也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先驱之一。她的作品和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影响林徽因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之一,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她的文学作品被广泛传颂,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她的建筑学思想也被广泛传播,对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她的个人品质和思想也影响了后来的人们,成为人们敬仰的榜样之一。总之,林徽因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之一,她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在文学和建筑学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她的作品和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