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PPT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是1991年6月2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毛泽东,包括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前期,即1937年7月至1941年5月间写的40篇著作。...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是1991年6月2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毛泽东,包括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前期,即1937年7月至1941年5月间写的40篇著作。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以下是《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的部分内容: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的新阶段毛泽东于1937年9月12日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9月12日和13日《解放》周刊第13期、14期合刊刊登,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蒋介石在挑动内战毛泽东于1937年9月20日在写给国民党中央的电报。电报针对蒋介石关于“共党有破坏国共合作之阴谋”的谈话,指出:“西安半月以来,由南到北,杀人如麻。此次暗杀之对象既经指明,便证明彼方不但欲断绝武装冲突之协商,且欲勾结帝国主义,实行武装内战。此不但为事实所不能,且为逻辑所必然。国人皆日可杀,举国人民皆日不可杀;任何党派,任何人,依具体事实,不能得出迥然与一般人见解相反之结论。”号召“全国人民及一切政治党派,一致对外”。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毛泽东于1937年9月22日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记录要点。9月23日《解放》周刊第14期发表,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国共合作宣言中共中央同中国国民党于1937年9月22日共同发表的宣言。由中共中央拟定,经周恩来、博古与蒋介石、王宠惠、张冲等多次商谈后定稿。宣言中重申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三项奋斗的总目标和四项保证。该宣言的公布鼓舞了全国民众,推动了国民党抗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上海太原失陷后的抗日战争形势毛泽东于1937年9月25日和10月17日发表的谈话要点。谈话对抗日战争的形势,特别是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发展,作了重要分析。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毛泽东于1937年10月17日和18日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全国政治形势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变动问题,是国共两党政策的变动问题。这种变动是由两党在基本上是相同的利益基础上的斗争所决定的。报告着重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民主革命纲领和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并着重地强调了争取中间势力的问题。报告认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中,斗争的策略应该是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实践论毛泽东于1937年7月撰写的文章。文章着重地说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认识的辩证过程是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又由理性的认识返回到革命的实践。认识的正确与否,只能用实践来证明。文章还强调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批判精神。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矛盾论毛泽东于1937年8月所写的文章。文章为了克服存在于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文章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结论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文章最后指出:“这篇文章是开始于一九三七年八月的抗日战争的前夜,所以和《实践论》一样,只是为了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而写的。”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于1938年所写。文章共分五章:第一章,为什么提起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二章,为什么抗日战争中迫切的问题,是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三章,为什么“主动地灵活地歼灭敌人”是重要的问题;第四章,“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第五章,一切行动立于主动地位。文章对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着重论证了主动地灵活地歼灭敌人、向运动战发展、一切行动立于主动地位等重要原则。文章指出,抗日游击战争战略问题的第一个问题,是抗日游击战争在总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抗日游击战争战略问题的第二个问题,是依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及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而展开的;抗日游击战争战略问题的第三个问题,是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毛泽东于1937年12月14日所作的发言记录。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这个发言。主要内容是:第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中国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第二,对国民党统治区工作问题。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应该是长期的,不是快速的、暴风骤雨式的。第三,对过去党的历史问题的决议。要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但不能强求一致。历史总是要向后看的,总是要经过历史考验的。第四,在党校的讲话要点。主要是讲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中国革命的策略等问题。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纪念白求恩毛泽东于1939年11月29日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主要论述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及其对中国人民的重大贡献,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文章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文章最后指出: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后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