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PPT
文学的含义文学包括诗、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样式,但在古代甚至今天,却至少有着两种不同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一、文学的文化含义文...
文学的含义文学包括诗、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样式,但在古代甚至今天,却至少有着两种不同含义: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一、文学的文化含义文学有理由被视为文化。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的“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正是文学的文化含义。这种广义文学观在西方不乏同道,如韦勒克所指出的那样,在许多学者看来,“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实际和它就是一回事。在他们看来,只要研究的内容是印刷或手抄的材料,是大部分历史主要依据的材料,那么,这种研究就是文学研究”。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一方面,文学还没有从历史、哲学、演讲术等一般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另一方面,它所包含的某种特殊审美属性也已经被觉察到了,尽管到后来才被明确地突出出来二、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形态。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正是文学的审美含义。这是从文学的广泛的文化含义中分离、独立出来的狭义文学观念。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是指其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这样,文学就成为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不同的特殊审美形态。文学的审美含义的脱颖而出,在中国大致是魏晋时期(3世纪至6世纪),在西方则是16世纪至18世纪。三、文学的通行含义上述两种文学含义,分别突出了文学概念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和审美意义,各有其合理处。但在现代世界,通行的还是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文学的审美含义在现在通行,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促进了人类符号表意能力的发展与丰富,使得文学这类专门的审美表现领域得以从一般文化形态中独立出来。第二,现代性在全球的扩展,推动了世界文化、学术、学科的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而在各种人类活动的合理化分工机制中,文学被划分到审美一表现领域,专门承担以符号形式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四、文学与非文学尽管现行用法已经确定,但事实上,文学的含义常常发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有可能会变成文学。这正显示了文学含义的不确定与变化的特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是意识形态的形式。作为意识形态的形式,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有特殊的属性。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的形式;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的形式。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的形式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形式有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和审美等。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一)无功利与功利(二)形象与理性(三)情感与认识当然,文学的这种双重属性不能被简单地抽象出来,而总是存在于其特有的话语蕴藉之中。同时,上述双重属性也不只是文学独有的,其他艺术如音乐、电影、戏剧、绘画、书法等也具备。应当说,这种双重属性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属性。但文学的特殊性在于,在文学中,这种双重属性总是存在于其特有的具体语言组织所形成的话语蕴藉之中,并通过话语蕴藉显现出来。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文学的审美含义及其更深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终究要通过具体的读、写、听、说过程及其作品形态体现出来,这使得文学具有了话语蕴藉属性。一、文学与话语人们常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当然没有错,因为文学正是由语言来构成的;不过,严格说来,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文学却是以话语的方式存在的。二、文学与话语蕴藉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特点,从而具体地表现为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概念,是将现代“话语”概念与我国古典文论术语“蕴藉”相融合的结果。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进一步看,文学的话语蕴藉特点常常更具体地体现在两种较为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在如上讨论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如下文学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唯一正确的或最后的定义,而不过是我们采用的关于文学属性的一种操作性界说而已。当前学术界存在其他不同界说也是正常的。随着文学活动及有关它的认识的演进,文学可能会显示新的面貌来,而人们的认识也将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