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菜之扬州狮子头PPT
引子“狮子头”是一道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名菜,与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与寺僧共食的“罗汉观斋”中的素菜“四大碗”之一的“狮子头”同名。此菜由六成肥...
引子“狮子头”是一道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名菜,与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与寺僧共食的“罗汉观斋”中的素菜“四大碗”之一的“狮子头”同名。此菜由六成肥肉和四成瘦肉加上葱、姜、鸡蛋等配料斩成肉泥,做成拳头大小的肉丸,可清蒸可红烧,肥而不腻,入口即化。菜品历史扬州狮子头最早可追溯到隋朝,隋炀帝南巡扬州时,将其命名“葵花斩肉”又曰“扬州炒肉”。唐代又称“狮子头”,其时扬州市镇的饭馆都有它的踪迹。明清时期,大运河的开辟带来了南北沿线城市的商业繁荣,扬州狮子头也因此名扬天下。制作方法扬州狮子头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主要原料是五花肉、蟹肉、蟹黄、菜心、色拉油、细盐、白糖、料酒、生粉、湿淀粉、鸡精、香油等。首先将五花肉切成石榴米状,用盐、料酒、生粉、白糖、鸡精腌制片刻,再加入蟹肉、蟹黄和香油,搅成肉馅。然后用手将肉馅逐一团成大肉丸,沾上一层生粉,用油炸至外酥里嫩。最后将炸好的狮子头放入炒过的菜心中,加入高汤焖制片刻即可。菜品特色扬州狮子头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其色泽金黄,形似狮子头,入口即化,肥而不腻,营养丰富,既可佐酒又可佐餐。在品尝这道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扬州地方的历史风情。名店推荐扬州有许多著名的餐厅和酒店都提供扬州狮子头这道菜,如淮扬菜馆、得月楼等。这些餐厅的厨师们通常会在传统的制作方法上进行一些创新和改进,使这道菜的味道更加丰富和独特。如果您有机会去扬州旅游,千万不要错过品尝这道美味的传统名菜。小贴士在品尝扬州狮子头时,可以搭配一些甜味较轻的酒水或者饮料,如干红葡萄酒或者清茶,能够更好地突出这道菜的鲜美口感。此外,由于这道菜的主要原料是五花肉和蟹肉,因此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建议适量食用。总的来说,扬州狮子头是一道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风味的传统名菜。通过品尝这道菜,我们不仅能够享受到美食带来的味觉享受,还能感受到扬州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风情。无论是与朋友聚餐还是商务宴请,扬州狮子头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故事传说扬州狮子头不仅是一道美食,背后还有着一些有趣的传说和故事。其中一个传说是,在很久以前,扬州有个大户人家,主人特别的喜欢吃猪肉,家中的厨师便变着花样烹饪,有一日就将肉裹上蛋黄和面粉炸成丸子,主人尝过后大为满意。而当时恰逢皇帝下江南巡查,大户人家为了巴结皇帝就将这道菜呈了上去,皇帝品尝后也是大为满意,询问菜名,大户人家则随口说“狮子头”。于是这道菜就成为了扬州的特色,并且皇帝品尝过的那一家酒店也因此生意兴隆起来。另一个传说是,隋炀帝带着嫔妃到江都玩赏,黄绍负责在瘦西湖万松山观准备酒宴。他从猪身上斩下“肉未”,加入了蟹肉、蟹黄等调料做成肉丸,又将肉丸子裹上蛋汁炸成金黄色,随后又摆上了宴席。炀帝吃后询问菜名,黄绍一时难以回答,只好说“应使金狮(时)头动口也”,意思是这菜是狮子头动吃了的。后来黄绍回到扬州后,就把这道菜取名为“狮子头”,一直流传至今。文化内涵扬州狮子头作为一道传统名菜,不仅具有美食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代表着扬州地区的饮食文化和历史底蕴,是扬州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品尝这道菜时,我们不仅能够享受到美食带来的味觉享受,还能感受到扬州地方的文化氛围和历史风情。同时,扬州狮子头也与一些文化名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曾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这道菜的制法,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现代作家汪曾祺也在其小说《大淖记事》中提到了这道菜的制作和品尝方法,进一步丰富了扬州狮子头的文化内涵。总之,扬州狮子头作为一道具有美食价值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名菜,不仅是一道美食佳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通过品尝这道菜,我们不仅能够享受到美食带来的味觉享受,还能感受到扬州地方的文化氛围和历史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