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七律长征,并配用长征的背景图PPT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背景介绍《七律·长征》是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背景介绍《七律·长征》是一首描绘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历经艰难险阻、不屈不挠地奋斗和胜利的诗歌。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创作于1935年10月。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1934年,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导致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下陷入了绝境。为了挽救革命,红军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在长达两年的长征中,红军穿越了15个省份和两个特别行政区,行程达到了2万5千公里,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数百场战斗,最终在陕北胜利会师。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文章,其中《七律·长征》是最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了红军长征的经历和胜利,展现了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诗歌分析1. 红军不怕远征难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开门见山,表达了红军对长征艰险的不畏惧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是对全篇的概括和总领,为接下来的具体描述定下了基调。2. 万水千山只等闲第二句“万水千山只等闲”进一步强调了红军对困难的不屈态度。在这里,“万水千山”是夸张的手法,用来形容长征路途的遥远和艰险;“只等闲”则表达了红军对这一切困难的不屑一顾,以一种轻松、自在的态度面对这些挑战。3.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第三、四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红军在长征中面对的艰难险阻。五岭山脉的蜿蜒曲折如同细小的波浪,而乌蒙山的磅礴气势在红军眼中却如同泥丸一般微不足道。这进一步表现了红军在困难面前的无所畏惧和镇定自若。4.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第五、六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提到了两个具体的长征中的战斗地点。金沙江和大渡河是长征中的两个重要渡口,金沙江因为水流湍急、水温低,渡过时十分困难;而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则是穿越峡谷的关键通道。这两句既描述了红军在通过这些险要地带时的英勇无畏,也暗示了长征中无数次的生死考验。5.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最后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以乐观的态度结束了全篇。这里的“岷山千里雪”是指岷山的广袤和积雪覆盖,象征着长征中的严寒和困难;“三军过后尽开颜”则表达了红军胜利后的喜悦和欢庆。同时,也预示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充满希望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