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端午节和江陵端午祭PPT
中国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
中国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很多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时的楚国,实际不然,早在屈原之前,端午节就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了。节日是一种文化活动,人类的早期文化形态更多的是一种巫术文化,端午节的起源也是如此。在较为原始的社会中,生存永远都是人类的第一要义。五月在传统观念中属于恶月,人们需要在这一个月中举行仪式活动,如祈福、采百草、驱除瘟疫等,来达到保生避祸的目的。原始端午节也就在顺应人们的心理的同时被保留并传承了下来,后来经过先秦(尤其是对屈原的纪念)、两汉、唐宋乃至现代的推动,愈发富有文化内涵。江陵端午祭(韩国端午节)江陵端午祭,流传于朝鲜半岛太白山脉以东的江陵及周边地区的民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在位于朝鲜半岛太白山脉以东的江陵及周边地区,每年都要举行江陵端午祭。节庆包括在大关岭山举行萨满祭神仪式,以敬拜山神和男女守护神。它包括传统音乐、民歌、官奴假面剧、口头叙事诗歌以及各种大众消遣活动。朝鲜半岛人民认为端午节是一个庆典,是祭天的时候。韩国人将‘端午’称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在农业社会时期的朝鲜半岛,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在祭祀举行时会进行假面舞剧、韩式摔跤、荡秋千、跆拳比赛等具有朝鲜地方特色的活动。韩国这天会祭拜山神,用菖蒲水洗头、吃车轮饼、荡秋千、穿韩国的传统服装,但不划龙舟,不吃粽子。 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韩国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话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可见其本来源于中国,它原名“江陵祭”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直到1926年,因为其时间是从每年的阴历四月十五持续到五月初七,与中国的端午节相近,才更名“江陵端午祭”。(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这种特性是她能够成为亚洲文化滥觞的重要因素。至少在公元前400年以前,端午节已经传入了今天的朝鲜半岛,公元前108年,汉帝国征服了卫氏朝鲜,并在其地设置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这是端午节等传统文化传入朝鲜的重要节点。此外,三国时期,位于朝鲜的高句丽经常趁着中原地区战火纷飞无暇东顾的时候,选择趁火打劫,劫掠人口。彼时已经有几万人被掠去。隋唐时期的战争与交往又再一次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隋朝攻打高句丽失败后,留下了大量伤兵、逃兵,留下来的人慢慢融合到了当地人中去了。大唐盛世,福泽万里,双方(高句丽、新罗、百济与大唐)各派遣使节,进行文化交流,其中光唐初百济就派遣了20余次,新罗派遣了30余次。相比于战争,和平的文化交往形式显然更容易让人接受。中国端午节和江陵端午祭的区别以前在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韩国”抢”走了我们的端午节是怎么回事呢?端午节“申遗”十周年,韩国真的抢了我们的端午节吗?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角度看,韩国并没有“抢注中国端午节”,因为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也几乎没有任何关系,更不会影响中国的端午节申遗。原因有三,首先,韩国是有端午节的1、 名称不同。韩国端午的举行范围很小,中国端午属于全国性节日2、 时间不同。韩国端午持续的时间较长,中国端午只有一天韩国端午虽然举行的范围很小,但持续的时间较长,每年从农历四月十五一直延续到五月初七。放在2020年,那么就是从公历6月6日,持续到6月27日,共计22天。如果算上“谨酿神酒”的时间,前后要长达30多天。3、 活动内容不同,含义不同。韩国端午祭祀的是神灵,中国端午主要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