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PPT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背景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后,曹操北归,留曹仁驻守南郡。孙权与刘备联盟,共同攻占荆州各郡。至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东吴偷袭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关羽退走麦城后被杀,荆州三郡和关羽父子头颅也被东吴送至曹操。公元221年(章武元年),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过程初期刘备先派吴班率领数千人马入吴挑战,吴军采取了包原围城的打法,三面据守,暗地里派水军往蜀营游击。中期刘备几次派使者前去责备孙权,但孙权没有回应。刘备见诱歼吴军不行,便一意孤行,抽调蜀军主力数万沿长江西进。转折点陆逊上任后,分析了战争双方的优劣之势。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气势汹汹,力图决战。况且初来乍到,不熟悉地形,吴军正好可以发挥船军的优势,出奇制胜。决定实施战略退却,以消耗蜀军的实力。反攻陆逊坚守不出。双方相持达半年之久。蜀军远道而来,已经疲惫不堪。而且长江在巫峡一带迂回曲折,在夷陵一带已呈“数百里之遥”。蜀军要前进不得,要后退难离险地。加以时值盛暑,暑气逼人,蜀军士兵开始疾病缠身。刘备忧心忡忡,担心全军崩溃。结局陆逊认为反攻的时机成熟了。先在阵前挫蜀军的锐气,然后选定多处埋伏,准备火攻水淹轮番袭击。经过一番努力之后,终于大败蜀军于猇亭、姊归。影响此战刘备所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元气大伤,益州郡县到处发生骚扰,汉中处于不稳状态。为了稳定局势,刘备只好退守白帝城。评价夷陵之战的惨败使蜀汉元气大伤,刘备不久病死白帝城。东吴虽然获得胜利,但也没得到多少便宜。又由于曹魏在合肥、濡须一带多次征战东吴,吴魏摩擦不断。在此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吴蜀两国几乎没有交兵作战。相反,曹魏在大规模征讨北方少数民族之后不久便向西线发起进攻。此战之后近三十年曹魏再无对蜀汉的征战记载(除了曹真的一次伐蜀行动),而曹魏的主要对手则转为吴、鲜卑、羌等势力。## 结论夷陵之战的结果是东吴成功地抵抗了蜀汉的进攻,保住了自己的领土和利益。这场战争也使得蜀汉的实力大为削弱,对于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军事角度来看,夷陵之战展现了陆逊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他正确地判断了敌情,采取了合适的战术,成功地实施了火攻和水淹轮番袭击的战术,最终击败了蜀汉的军队。此外,他还能够保持冷静,不被刘备的挑衅所动摇,坚持自己的战略计划,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夷陵之战也暴露了刘备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的不足。他过于急躁,没有充分了解敌情和地形,就盲目进攻,导致军队陷入困境。此外,他在面对挫折时缺乏冷静和耐心,导致无法有效地调整战术和策略。总的来说,夷陵之战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战役。它不仅展示了陆逊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也暴露了刘备的不足之处。这场战役对于三国时期的格局和未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