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郦道元PPT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时,就在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每到天刚放晴或开始结霜的早晨,在凄凉的霜风和秋天的寒气中,就可以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怪叫,声振动山谷,传得很远很远。那些生活在捕鱼打柴的人经过这些地方,听到猿猴的哀鸣声,唱出凄凉幽怨的悲歌还沾湿了他们的衣裳。## 注释自三峡七百里中此句中的“三峡”并非指今天的三峡,而是泛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形容两岸的山峰连绵不断,没有中断的地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容山峰重重叠叠,高耸入云,遮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形容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此句中的“襄陵”是指江水上涨,漫过山陵。而“沿溯”则是指上行和下行的船只因水位抬高而受阻,无法通行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此句形容在特殊情况下,如皇帝有紧急命令需要传达,船只可以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此句描写春冬之时的三峡景象,江水清澈,倒影着山峦和树木的影子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此句描写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此句形容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此句描写在晴初霜旦的早晨,三峡中常常有高猿长啸,声音凄厉异常,空谷中回荡着哀转久绝的声响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此句引用渔者的歌谣来形容三峡中猿猴的鸣叫声哀转久绝,令人闻之落泪郦道元与《水经注》郦道元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重要典籍之一。《水经注》是对《水经》的注释之书,对中国各地的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其中也包括对三峡的描绘。郦道元的《水经注》不仅对自然地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还对各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进行了记录和研究。他的著作不仅对后世的地理学和历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峡的地貌和气候特点地貌特点三峡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包括峡谷、山峦、丘陵、河谷平原以及喀斯特地貌等。峡谷是三峡地区最显著的地貌特征,其中以长江三峡最为著名。长江三峡是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的峡谷地带,两岸山峰陡峭,江水湍急,景色壮观。此外,三峡地区还有许多其他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峡谷,如神农溪、黄龙溪等。气候特点三峡地区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夏季炎热,冬季较寒冷,而秋季则因地形影响容易出现暴雨和干旱。由于地形复杂,海拔差异大,三峡地区的气候差异也较大,从亚热带到寒带的气候类型都有分布。三峡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生态环境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独特而复杂,包括森林、草地、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最为重要,分布广泛,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以及针阔叶混交林等。这些森林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生物资源三峡地区的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例如,长江三峡是白鳍豚、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此外,三峡地区还有大量的植物资源,如樟树、柏树、楠木等珍贵林木,以及杜鹃、报春、山茶等观赏植物。三峡的历史文化价值三峡文化三峡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长江三峡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三峡地区的文化传统包括巴渝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等,这些文化传统在今天仍然得到传承和发展。三峡文物三峡地区拥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古墓葬、古石刻等。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水文观测遗址,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此外,三峡地区还有许多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如忠县石宝寨、奉节白帝城等。三峡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三峡旅游资源三峡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包括壮观的峡谷景观、美丽的山水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等。这些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三峡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为了充分挖掘三峡地区的旅游资源,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开发和保护。首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其次,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确保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最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旅游活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峡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为了实现三峡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措施:科学规划和管理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和管理政策,确保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相协调生态旅游推广生态旅游理念,引导游客关注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文化传承加强对三峡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打造独特的三峡旅游品牌社区参与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和管理,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提高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可持续旅游发展三峡旅游资源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了推动三峡旅游资源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参与国际旅游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跨境旅游线路和产品,提高三峡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学习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旅游开发和管理经验,提高三峡旅游的品质和竞争力加强国际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加强对三峡旅游的国际宣传推广,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加强与国际上的文化交流活动,将三峡地区的文化遗产推向世界,提高三峡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影响三峡工程是中国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其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水位变化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水位被人为改变。在雨季,水位上升,这可能会淹没下游的农田和城市。而在旱季,水位下降,可能会使得上游的农作物缺水水质变化三峡工程改变了长江水的流向和流速,这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了影响。此外,水库中的水沉淀物增加,水质下降,可能会对下游的水质产生不良影响渔业影响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许多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三峡工程的建设可能改变了某些鱼类的生活习性,影响了它们的繁殖和生存气候影响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可能会对当地的气候产生影响。例如,水库的蒸发可能会导致降雨模式的改变,从而影响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为了减轻这些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移民计划、推广绿色能源等。同时,政府也积极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并公开透明地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然而,对于三峡工程所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影响,仍需持续关注和研究。如何在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需要长期面对的挑战。### 三峡工程的搬迁与安置三峡工程作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其建设涉及大量的人口搬迁和安置问题。以下是一些关于搬迁和安置的主要考虑:搬迁范围三峡工程涉及的搬迁范围广泛。根据规划,总共需要搬迁约1百万人口,其中包括沿岸的居民和农民搬迁安置政府制定了详细的搬迁安置计划,包括新建住房、就业保障、学校和教育设施、医疗设施以及社区服务等。这些计划旨在确保搬迁人口在新的居住地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文化遗产保护在搬迁过程中,特别注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许多历史建筑和古迹被记录和保护下来,以确保在新的安置地能够继续传承这些文化和历史社区发展政府积极推动社区发展计划,以促进搬迁人口的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这包括提供技能培训、创业资金支持、就业机会等在实施过程中,政府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并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搬迁和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总体上,三峡工程的搬迁和安置工作被认为是一项成功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