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鹤壁PPT
鹤壁市,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鹤壁市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商朝首都朝歌、周朝第一大诸侯国卫国都城朝歌、战国七雄之赵国...
鹤壁市,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鹤壁市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商朝首都朝歌、周朝第一大诸侯国卫国都城朝歌、战国七雄之赵国都城中牟均位于鹤壁市。境内浚县辛村卫国墓地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历史沿革鹤壁市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商朝首都朝歌、周朝第一大诸侯国卫国都城朝歌、战国七雄之赵国都城中牟均位于鹤壁市。境内浚县辛村卫国墓地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夏禹时本境属冀州。周初属卫国。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属三川郡。汉置黎阳县、朝歌县。北魏置西黎郡。隋置淇县。唐置相州、浚仪县。宋置浚州、清丰县。金置淇州。元属中书省彰德府。明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清属直隶省。民国初属河南省河北道。1933年属豫北道。1935年属第三专区。1949年置鹤壁市(县级)。1954年升为地级市,属河南省直辖。1957年省辖安阳专区,鹤壁市属之。1986年属河南省辖市之一,安阳地区撤销,鹤壁市仍在安阳地区。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鹤壁矿区的基础上建立鹤壁市(地级)。地理环境鹤壁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面积2182平方公里,辖山城区、淇滨区两个区,浚县、淇县两个县。境内小山系太行余脉,山体主要由火成岩构成,山势平缓,浅山丘陵起伏不大,山峰高度一般在海拔300~400米,低山丘陵起伏较大,高度在海拔400~800米,个别山峰超过海拔1000米。北部山区没有大型山峰,中南部零星分布着一些低山,大部分山顶较平缓。全市最高山峰为牟山,海拔约1054米,最低处为淇县黄洞乡南阳城村一带(卫河河床),海拔仅48米,最大相对高差近1000米。市区内地势总体上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之势。由于太行余脉延伸的阻挡作用,市区南部和西部形成了箕山山地和西山丘陵地貌;北部山区由于古代黄河连续数十年的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了丘陵至平原地貌;中部则形成丘陵至盆地。因南北跨度较大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形成不同气候特征,具有平原山区结合部特色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炎热多雨潮湿,秋季凉爽有旱有涝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少雨雪少风霜。市区内气温差异较小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14.2~15.7℃,年平均降水量为692.8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旱灾害较为严重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时空上分布不均有的年份和地区多次出现有的年份连续发生间隔时间短有的年份干旱发生的频率较低雨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影响且南部地区多于北部地区干旱和雨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是鹤壁市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此外干旱和雨涝还对交通运输业造成一定影响最大冻土深度一般在25~30厘米之间冻土时间一般从当年12月到次年2月止冻土期一般为80~90天。人口民族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鹤壁市常住人口为1591989人。截至2021年底,总人口达到157.3万人。鹤壁市人口主要是汉族其中城镇人口46.3万人乡村人口113万人;女性人口78.8万人男性人口7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万人出生率10.46‰死亡人口0.8万人死亡率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