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人物林道静浅析《青春之歌》中的三个人物形象PPT
林道静——从小资阶级转化的无产战士作为革命新人,在林道静成长改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身体和精神上的各种磨难。而小说中,以林道静逃离家庭为起点展述,但逃离过程中...
林道静——从小资阶级转化的无产战士作为革命新人,在林道静成长改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身体和精神上的各种磨难。而小说中,以林道静逃离家庭为起点展述,但逃离过程中也显示出她的幼稚、不成熟,使得她刚脱离家庭的束缚就落入别人的魔爪下。而在中国传统意识里,家庭是束缚个人追求自由的首要因素,而革命正好让林道静对自由和激情的追求得到体现。只是林道静在初期成长中还有着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个性。比如在得知将被收留她的校长送与权贵时,她一气之下选择自杀,也因此被余永泽救起,与这个“骑士兼诗人”的男人冲入盲目的爱情中。她本以为这段爱情可以作为拯救自己的手段,给她带来新的生活目标和希望,但在相处中发现这并不是她的出路。在这不断找寻出路的过程中,林道静感到了孤独和绝望,所以在这个时候的她渴望得到解脱,去排解自己内心的孤独,而这过程中的危险和苦难也使她需要寻找组织和集体的依托。这便是林道静跨出第一步,迎来人生第二步的转折——加入革命队伍。但这个过程也隐藏着她仍身为小资产阶级的缺点:盲目冲动和强烈的个人主义比如在学校里面向老师和小学学生宣扬爱国思想,招致余敬唐的反对与质疑时,一向内向的她竟然毫无顾忌地对余敬唐喊起来:“余校长,您的脑袋长住长不住,与我毫不相干!国家这样危急,我是中国人,怎么连个宣传抗日的自由都没有?”。这让余目瞪口呆,但这些“叫嚣”正说明了她对革命的认知仅在理论上,她缺乏着对于革命问题的实践经验,因为作为初入革命且一腔热血的她,并未思考到这会使革命者陷入困境。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预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必须提高自己的革命认识,必须接受改造的命运。余永泽——软弱安逸、碌碌无为的知识分子余永泽,虽然他与林道静是恋人关系,但两人对国家命运的态度截然相反。可以说,作为一个思想落后、安逸现状的知识分子,他每天关心的只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但他在林道静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过程中却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存在一方面推动情节发展,另一方面也反衬出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的正确性。因为如果没有余永泽对林道静生命的拯救就没有党和革命者对林道静灵魂的拯救。在小说中,余永泽也是在北大读书的现代知识分子,但他不同于林道静的觉醒,他深受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浸染——他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所以他考虑的只是个人的前途与事业,只希望和林道静过上稳定安逸的生活,而且在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和阶级理论的影响下,他天生对革命没有任何的好感。在他的眼里,像卢嘉川那样的革命者只是在“挂羊头卖狗肉”。他对国事漠不关心,整天扎在故纸堆里,而对待前途的态度却又使林道静心中感到说不出的失望和伤痛。这也致使两人最后的决裂。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思想差距在日常相处中也愈演愈烈。比如在对待魏三伯与罗大方的态度上:余永泽不愿意给前来求援的魏三伯所谓的救命钱,这表现的是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冷漠无情。而对待罗大方的态度确是阔绰地花了四五块钱宴请,目的只是通过罗大方的父亲结识胡适,从而使自己有一条好的仕途。而在女友林道静参加“三一八”游行时,他只专心研究着他的学术,而当他想要出去救出林道静时,看见“警察和学生们正厮打成一团。呼喊、怒骂、闪亮的刺刀、舞动着的木棒、飞来飞去的石块和躺在血泊中的人影……”时,他又只开始反复确认自己是否受伤。虽然他还有着善良与爱,虽然他不会背叛道静、陷害革命者,但是一个袖手旁观的看客,对于革命也是十分可怕的。直到他想看热闹一般看着道静游行,冷眼旁观道静的鲜血与伤痕,他已经完全堕落,变成了一个庸庸碌碌,见识短浅的老夫子、老学究。卢嘉川——近乎完美的革命领路人小说以林道静的成长来展述,而卢嘉川自然是围绕她来出现。在林道静革命的成长过程中,深受卢嘉川的指导和帮助,他以一种使者的身份给她解释着什么是革命:“小林,这么说吧,一个木字是独木,两个木就成了你那个林,三个木变成巨大的森林时,那么,狂风再也吹不倒它们。你一个人孤身奋斗,当然只会碰钉子。可是当你投身到集体的斗争中当你把个人的命运和广大群众的命运联结在一起的时候,那么,你,你就再也不是小林,而是一一而是那巨大的森林啦。"可以说,在卢嘉川身上,我们看到了强烈的时代感:人物塑造上的“高、大、全”,这完全符合作者杨沫所处十七年时期主流意识中的英雄形象。所以当林道静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便被他吸引了,“仿佛这个青年的身上带着一股魅力,他可以毫不费力的把人吸在他身边。”林道静对卢嘉川的爱慕之情,是同对党的感恩之情交织在一起,党就是卢嘉川,卢嘉川就是党,在这一刻,林道静彻底的将自己交给了党。但是,卢嘉川作为“这个人身上闪耀的已经是神性的光辉了,因为他没有缺点,一点都没有”。因此,他只是作为林道静的引路人出现,只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卢嘉川和林道静之间的爱情,说的更确切一点应该是一种向往之情、崇拜之情。而某种意义上,卢嘉川只是在做一个普通革命者都会做的事情,是即使对林道静也有爱慕之心,也是充满革命圣洁的,他只是去拯救那些像林道静一样需要被革命改造的人。这也预示着卢嘉川并不是林道静的归宿。这也就引出另一个人物——江华。江华——革命精神的延续与爱情归宿在卢嘉川被捕牺牲后,林道静失去了革命“引路人”,而这时江华的出现便成为可能且承担起指引林道静进步的“引路人”。在江华一步步的帮助下,林道静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战士,同时也再次把江华置于和卢嘉川一样的革命导师的位置去仰视。江华是卢嘉川的精神延续,也是引路人的接力,他对林道静的引导使她成为真正的革命党人。比如在北大的工作中,江华在林道静迷茫无助之时给予关键指导:“你并没有看见北大的真面目,并没有看见北大真正的群众………快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吧 。后来,林道静被捕,是江华开始积极展开营救工作, 也是在他的介绍下,林道静开始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一切,都让林道静感到了温暖,也为林道静后来接受江华做了铺垫。可以说,在革命的道路上,是卢嘉川和江华不停地给予林道静支持、鼓舞和帮助, 但不同于卢嘉川的出现,江华不是一个抽象的革命工作者,他是在林道静最困难的日子里来到她身边,在琐碎细节中帮助她生火做饭,还在离开时将身上的钱都赠予她。也是这些日常相处,让饱受爱情曲折的林道静终于在革命中寻到归宿,这也是她完成自我成长,实现人生追求的完好结局。总结林道静的生命历程演绎着五四以来时代女性相似的命运和追求,是不再认同传统中国女性在父权制下屈从、依附的地位和无奈的历史宿命的人物缩影,也是有着自身追求与选择的先进的、充满热情的知识分子代表,同时《青春之歌》正如书名所写,它是一部描写普通人革新个人缺点,在革命中成长,也在成长中革命的“青春”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