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根据起承转合的内在结构鉴赏PPT
在杜甫的《蜀相》中,起承转合的内在结构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是杜甫在游览武侯祠时,通过对诸葛亮的崇敬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下面,我们将...
在杜甫的《蜀相》中,起承转合的内在结构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是杜甫在游览武侯祠时,通过对诸葛亮的崇敬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下面,我们将从起承转合的四个方面来鉴赏这首诗。起起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关注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这里不仅点明了丞相祠堂的位置,也描绘了周围的环境,为整首诗定下了庄重、沉郁的基调。承承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通过对丞相祠堂周围环境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敬仰。这里的“自春色”和“空好音”形象地展现了诸葛亮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功绩和精神却依然为人们所传颂。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诸葛亮的精神实质。转转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通过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历程,展示了他的才智、胆略和忠诚。这里的“三顾频烦”表现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两朝开济”则表现了他的忠诚和为国家付出的精神。这一转折不仅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合合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通过描绘诸葛亮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最终病逝五丈原的悲剧,引发读者深深的感慨。这里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是诗人对诸葛亮悲剧命运的哀叹,“长使英雄泪满襟”则是诗人对所有为国家付出生命的英雄们的崇敬和赞美。这一合句不仅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切。总的来说,《蜀相》这首诗通过起承转合的内在结构,将诸葛亮的生平、才能、忠诚和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诗中,杜甫不仅对诸葛亮进行了赞美,也通过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这种起承转合的内在结构使得整首诗严谨而又有深度,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