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景点PPT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15年与青城山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江堰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成都平原的生命线,数千年来灌溉成都平原,使之成为天府之国。灌县古城灌县古城,即都江堰市城区,位于都江堰灌溉渠以西,属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的核心遗产区。灌县古城部分区域被划定为“禁止建设区”,对原有风貌进行严格保护。古城按照唐风宋韵打造,整体建筑风貌以仿古建筑为主,融合地方文化元素进行呈现。灌县古城内有南桥、宣化门等景点。南桥南桥位于都江堰市灌县城南岷江金刚堤上,又名“珠浦桥”,是古时候的鱼肚部分,犹如廊屋长廊中的丹凤楼。南桥上的每一个砖头、每一处结构、每一幅雕刻都有历史。在以前洪水期的时候人们要走南桥过河,但南桥是木结构容易被冲毁,每年都会重修一次。如今我们看到的南桥是经过很多次重修后保留下来的,它依然发挥着“天车第一镇澜”的作用。宣化门宣化门是灌县古城的南门,也是灌县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宣化门原为土筑城门,开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改建为石城门。宣化门是古城的主要通道和军事要塞,也是古时迎神赛会和商贸活动的主要场所。宣化门城楼建筑保存完好,登临其上可一览古城风貌。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景区的核心景点,主要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具有引水灌溉、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鱼嘴分水堤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一个分水设施。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其中外江为岷江主河道,内江用于灌溉农田。在枯水期,大部分江水会流入内江;而在洪水期,多余的江水则会通过外江泄洪。这种自动分水方式使得都江堰成为了一个自动调节水量的工程。飞沙堰溢洪道飞沙堰溢洪道又称“飞沙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第二个分水设施。它位于鱼嘴下方,与外江相连。当内江水位过高时,多余的水会通过飞沙堰溢流入外江。飞沙堰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利用了“弯道离心力”原理,使得流经弯道的洪水更容易冲向外江。同时,飞沙堰还能够将河床淤泥冲刷入外江,保持河床的清洁。宝瓶口进水口宝瓶口进水口位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顶端,是整个工程的关键部分。它是内江的进水口,能够控制灌溉渠道的水量。宝瓶口的设计独特,由离堆和三根石楗组成。这三根石楗从上游到下游分别称为“风纪石”、“警戒石”和“一号淘滩”。在宝瓶口前面的内江河道中还设有“杩槎”,以控制内江进水量。当水位过高时,杩槎会被冲走,以保护宝瓶口和灌溉渠道的安全。安澜索桥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是一座跨越岷江的吊桥。安澜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索桥以竹为主绳,以木为横梁,上建护栏;长540米、宽0.8米,梁、柱、椽以及其它构件取之于松、柏、杉、柘并均为清一色本色木材。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的特点。两岸以巨型石柱垒砌成的堤坝上有两座亭阁可供游人休憩观赏。走上一座挂有铁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