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铭PPT
卢德铭(1905年6月9日—1927年4月12日),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竹元村人,中共党员。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
卢德铭(1905年6月9日—1927年4月12日),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竹元村人,中共党员。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二营四连连长。卢德铭在1926年北伐中升任二营营长,兼任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谋长。1927年,卢德铭担任秋收起义总指挥,为掩护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为纪念卢德铭,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修建了卢德铭烈士革命陵园。2009年卢德铭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早年生活卢德铭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竹元村的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父亲卢安炳泰经营鸦片生意,家中有几亩薄田。母亲刘氏,生有四子一女,卢德铭居长。卢德铭小时候就读于自贡市大安区张家沱陈氏私塾,后转入自贡市釜溪中学(现自贡市第一中学)。在中学时期,卢德铭就展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对欺压工人的盐商、劣绅十分不满,并带头组织学生罢课,向劣绅“算账”。革命生涯1925年,卢德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因组织学生罢课,被反动当局以“肇事罪”开除学籍。1926年5月间,叶挺独立团在广州招收新兵。当工农出身的士兵颜昌颐和袁裕(又名袁又新)到广州应征时,正碰上在广州农民讲习所学习的彭湃。彭湃问他们来广州做什么?颜昌颐直率地回答: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把工农大众解放出来。彭湃听后非常高兴,便介绍他们到叶挺独立团去当学兵。当时叶挺独立团正在广州郊区沙河整训部队。颜昌颐和袁裕到沙河后,受到叶挺的热情接待。经过短期训练后,颜昌颐被分配到二营四连当班长;袁裕被分配到二营五连当班长。当时袁裕的化名叫袁又新(即卢德铭)。从此以后,“袁又新”的名字在部队中开始叫起来了。后来人们根据其名字的谐音取了“继新、得兴”等别名。“卢德铭”这个名字也是这时取的别名。“卢”是姓氏,“德”是道德,“铭”是铭记。这个名字的含义是永远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铭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1926年北伐中,卢德铭升任二营营长,兼任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谋长。北伐军攻占武昌后,卢德铭率部先头进城。1927年4月11日,卢德铭接到湖南省委书记易礼容的加急密信,信中说:“……望速率队向浏阳进发与省会取得联系(因当时长沙与外界隔绝),到浏阳后可即派员来省……”卢德铭看信后立刻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研究行动计划。会上决定张世熙率领三营去完成这个任务;一、二营和炮兵、特务连作随营掩护。第二天拂晓部队从铜鼓纸棚出发向浏阳进发。由于当时形势紧张,国民党反动派到处制造白色恐怖气氛,部队只能白天休息、晚上行军。4月12日中午时分到达浏阳张家坊休息时被民团突然袭击,在掩护部队突围时中弹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