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之父刘建航PPT
刘建航,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被誉为“上海地铁之父”。生平1939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进入上海市隧道工程公司...
刘建航,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被誉为“上海地铁之父”。生平1939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进入上海市隧道工程公司工作,从事地下工程设计。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担任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直至2002年退休。主要贡献1. 地铁设计刘建航在设计院工作期间,主持并参与了上海第一条地铁线路(地铁一号线)的设计工作。他担任设计组组长,负责全线总体设计和技术指导。在他的带领下,设计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技术难题,成功完成了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程。2. 隧道设计刘建航在隧道工程方面也有突出贡献。他主持并参与了上海黄浦江越江隧道、延安东路越江隧道等重大工程的设计工作。在这些项目中,他运用了多种新技术、新工艺,如盾构法、沉管法等,大大提高了隧道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3. 人才培养刘建航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他倡导并推行“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年轻工程师。他的团队中涌现出了许多隧道工程领域的专家和技术骨干,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地下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4. 社会影响刘建航的工作成就和社会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他曾多次获得国家、上海市和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的表彰和奖励。2000年,他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200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称号。此外,他还担任过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与工程分会理事长、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为推动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地铁精神刘建航作为“上海地铁之父”,不仅在技术上做出了卓越贡献,还传承和弘扬了“地铁精神”。这种精神包括: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团结协作、无私奉献。1. 敢于创新刘建航在设计工作中始终坚持敢于创新的原则。他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推动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的进步。在地铁一号线和黄浦江越江隧道等项目中,他大胆采用当时较为先进的地质雷达技术、浅埋暗挖法等,大大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和施工效率。2. 勇于拼搏刘建航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勇于拼搏的精神。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毫不退缩,带领团队攻克一道道难关。在地铁一号线施工最艰难的时期,他亲自现场指挥,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在黄浦江越江隧道项目中,他多次深入现场,与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难题,最终实现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3. 团结协作刘建航非常注重团结协作。他认为一个团队的成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在设计工作中,他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各方意见,集思广益。在地铁一号线设计过程中,他组织了多次技术讨论和方案论证,使团队成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这项重大工程的建设。4. 无私奉献刘建航在职业生涯中始终坚持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为隧道与地下工程事业付出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不计个人得失。在地铁一号线和黄浦江越江隧道等项目中,他经常加班加点,甚至带病坚持工作,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他的团队成员,也成为了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的一种优良传统。影响和传承刘建航作为“上海地铁之父”,不仅在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树立了卓越的榜样,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工程师投身祖国建设事业,为推动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 技术传承刘建航退休后,继续关注和支持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的发展。他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工程师,为他们在技术上更快成长提供了指导和帮助。许多年轻工程师都受益于他的言传身教,成为了隧道领域的专家和技术骨干。2. 精神传承刘建航所倡导的“地铁精神”在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激励着年轻工程师在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