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梅PPT
从一九九六年开始,杨昌奎就和他的同伴们为开发贵州省大方县偏远山区的高效扶贫农业项目,出入深山巨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作为一位台商,他在贵州省毕节市...
从一九九六年开始,杨昌奎就和他的同伴们为开发贵州省大方县偏远山区的高效扶贫农业项目,出入深山巨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作为一位台商,他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乌蒙山区里的十个村寨之间来回奔波了上万次,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下乡台胞”。如今,由杨昌奎等台湾同胞推广的“一府(扶)二平(坪)三油路,四常(场)五起(气)六千(千)七(戚)万(弯)九庙十碑”扶贫模式已在乌蒙山区广泛实施。而远在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主战场,一位名叫赵桂梅的台湾女子,凭着对大陆的深切感情和对农民的深厚情谊,积极投入毕节试验区扶贫开发“星”级产业特色优质农产品推广活动中,成功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她就是大方县台办主任、大方县海峡两岸乡村发展协会会长赵桂梅。“赵老师从台湾带来的新观念让我们心服口服。”一说起赵桂梅,乌蒙山深处的三元乡副乡长熊军如和农户纷纷赞不绝口地说,“没想到我的致富路如此顺畅。接下来我计划在家附近搞个民宿,欢迎台湾的朋友和像我一样的贫困户来我家做客。”在海拔2300多米的大方县三元乡瓦厂村五里坝组,一走进村民熊军如家的院子,就看到他75岁的母亲在做纳底鞋。“乡亲们还可以将这里改造成一个特色民宿!”赵桂梅对大家说,“今年8月这里避暑的人可多了。”此前,赵桂梅辗转在毕节试验区许多贫困山区考察特色农产品开发项目。今年初,她选中了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的三元乡作为高山蔬菜试种基地。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目前这里试种的100多亩高山蔬菜长势喜人,预计亩产可达两三千元。然而,因受高原气候影响,这里的苦荞麦长势较差。在省外考察时,赵桂梅了解到苦荞麦营养价值高、市场供不应求,便打算引进苦荞麦种子。“试种成功后,我们计划发展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的苦荞麦基地。”赵桂梅说。如何保证让在山地里种植的苦荞麦出好品质呢?赵桂梅考虑引进台湾农业科学化管理理念:种植上先从土地养份、PH值等方面进行科学检测,确保土壤适宜种植该作物;生长过程中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综合治理;在种子播种到田间的整个过程,科学运用植物的开花结果习性等进行催花;通过引进台企完善冷链系统即深加工和销售体系等等措施。“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发挥高原苦荞麦的优势和营养价值。”赵桂梅说。同时,赵桂梅还计划将三元乡瓦厂村五里坝组打造成为“绿色食品蔬菜基地”,将这里的农产品打造成“舌尖上的美食”,并开发“智慧农业”,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目前我正在和村里协商土地流转事宜。”赵桂梅说,“等土地流转后,我将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她打算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推广这个项目,以订单形式发展村民种植蔬菜、水果玉米等绿色食品蔬菜,使蔬菜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如今,在三元乡大寨村木拉组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李朝华等已加入了大方县绿之源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提供了门面作为住房和发展车间等‘扶贫车间’,大家只需出一万多元就可以住进新房子。我把这笔钱投入到大棚蔬菜上去了。”李朝华高兴地说,“平时我可以务工增收一笔钱,冬季还有政府提供的低保收入。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在毕节试验区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过程中,赵桂梅还结识了当地很多少数民族群众。“大方县有23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同胞占全县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赵桂梅说,“很多少数民族同胞朴实善良、好客热情。”每到一个民族村寨考察、推广特色农产品时,她都会被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热情款待而感动。“他们不仅端出家中的好东西让我品尝,还纷纷请我到家中做客。”赵桂梅感慨地说,“今年11月20日大方县要举办农产品展销会暨第二届彝族年会。届时我将邀请一些台湾朋友来参加。”在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过程中,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