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郁重工业成就PPT
陈郁重工业成就的概述和主要内容如下:陈郁重工业成就概述陈郁(1905年-1974年),广东南海人,中共建国初期的高级经济专家,新中国的重工业的奠基人之一。...
陈郁重工业成就的概述和主要内容如下:陈郁重工业成就概述陈郁(1905年-1974年),广东南海人,中共建国初期的高级经济专家,新中国的重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院法律系,参加过五四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红军粮食部调查统计局局长、部长,延安马列学院教员、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财经委员会秘书长、新华社特写组组长,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供给部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一机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等职,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陈郁重工业成就主要内容早年经历陈郁原名陈玉田,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幼年就读于本村小学,后考入广州南武中学念初中。在南武中学读书期间,他开始接触到《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逐渐受到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1923年,他转学到广东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农业技术。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法律系。在北大期间,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并与进步同学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1925年冬,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苏区时期1926年3月,陈郁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州的苏联顾问团担任翻译和秘书工作。1927年4月,他参加了广州起义,在苏维埃政府中担任粮食人民委员(即粮食部长)。广州起义失败后,他随起义军撤退到海陆丰地区,参加了彭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1928年初,他受党的指派到香港从事地下工作,与李富春等人一起组建了广东省委。1931年夏天,他赴江西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任中央粮食部调查统计局局长。长征时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陈郁任中央纵队第三梯队队长兼政委,与梯队长李维汉一起率领中央各机关、红军伤病员等组成的中央纵队后卫部队殿后,掩护红军主力进行长征。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第四道封锁线时,陈郁率领的第三梯队担负起更艰巨的任务,既要掩护红军主力西进云南,又要掩护中央纵队进入贵州。在突破乌江天险时,他指挥第三梯队顺利通过乌江天险,为红军主力进入遵义城立下汗马功劳。遵义会议后,陈郁被任命为红军总供给部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当时敌情严峻、物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他为红军各部队的物资供应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1935年1月末的土城战役中,他因负伤离开了红军总供给部的工作岗位。伤愈后,他被派到红一军团供给部任政委。1935年9月到达陕北后,他任红一方面军供给部政委。随后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郁被派到八路军一一五师任供给部部长。他亲自率领一部分干部到山西五台县组织军粮供应基地,建立了一条通往一一五师的秘密军粮运输线。他千方百计地筹措粮秣物资,组织驼队从宁夏固原等地向一一五师驻地运输粮秣等物资。在当时的情况下,运输十分困难和危险,驼队经常遭到敌机轰炸和国民党军队的拦截。为了解决一一五师的给养问题,陈郁经常深入前沿阵地了解部队生活和作战情况,及时向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和副师长聂荣臻反映部队给养和装备方面的困难和要求。在他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一一五师的供给工作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由于日伪军经常出动重兵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扫荡”,加之国民党军队封锁根据地达三年之久,根据地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财政危机。1940年冬天大旱之后又是连续两年的严重灾荒。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陈郁根据党中央和晋察冀分局的指示精神以及根据地军民的生产自救运动的实际情况编写了《生产自救》等小册子并发给根据地广大军民免费阅读、使用和推广;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取得较好效果。《生产自救》小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