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系统PPT
农业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一个基本单位,它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人类根据一定的目的,利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合理布局和组合不同农业生物种群,通过能量...
农业生态系统是生态农业的一个基本单位,它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人类根据一定的目的,利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合理布局和组合不同农业生物种群,通过能量和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等,形成一定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系统。定义与特征农业生态系统可以定义为: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拙上,通过人类农业活动,如耕种、饲养、灌溉、施肥和施用农药等,使得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由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所形成的新的农业生态系统。它既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群落,也包括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农田土壤、农田灌溉水、空气、气候等非生物环境因素。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征:人工性农业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农业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它由自然生态系统中原有的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及其理化成分(日光、二氧化碳、水分、矿物质营养元素等)所组成。因此,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必须研究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各种组分的相互关系,以便改善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各项特性受控性由于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受控的生态系统,其系统成分(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各种生态因子(如水、肥、气候等)的时空分布都受人为控制。因此,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措施具有人为性地域性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植被等)不同,因此不同地区的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开放性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虽然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其子系统是开放的,其组成成分和生态因子不仅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社会性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来获得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以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需要。同时,人类还通过消费活动来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因此,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社会性组成成分农业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组成。生物成分生产者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以及蓝藻等光合细菌。它们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如牛、羊、马等)、食肉动物(如狮、虎等)、寄生生物(如蚊、蝇等)和分解者生物(如蚯蚓、真菌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解者又称还原者,是指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以及腐食性动物如蚯蚓等分解者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细菌和真菌以及腐食性动物蚯蚓等。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给环境中去供生产者再利用非生物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土壤因素(如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等)、水资源因素(如水量和水质等)、地形因素(如地势高低、坡度大小等)以及各种污染物质(如农药、化肥等)。这些非生物环境因素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能量流动过程中,同时发生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以及能量的转化与传递。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自然规律。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指从源头上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或动物体内的有机物中,或通过化学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化学能的储存在食物链中,最后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过程而最终以热能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的过程。能量流动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及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进行。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如碳、氮、磷、钾等以及化学物质如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在生态系统中不断运动和循环转移的过程。主要特点包括物质循环的全球性和区域性特征以及物质循环的多级利用性特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调控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但通过自我调节机制可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就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