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生平PPT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称吴王。他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在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民政和财政、司法、军务。法律上,废除了元朝的严刑苛法,仿效唐朝的《唐律》,制定了《大明律》,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解放奴婢为庶民,减免税负,派人到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制度,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进行七次远洋航海通好邻国贸易交往等。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实行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使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团结一致走向安定;使一个千疮百孔的王朝得以开创百年伟业。早年经历朱元璋幼时名为重八(也写作“重八”),参加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其中“元”意为“头”、“璋”意为“璞玉”,即寄托了明太祖愿他成为有成材之意。此外他父亲朱五四原名朱百六(朱伯父朱五一也同此名),“五四”成员。后来自己改名五四以便继承朱伯父命名惯例(这是一种说法)。朱元璋自幼家贫。为了能有口饭吃,在他六七岁时就开始给本村地主张家放牛牧羊。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饥荒之下又遇着瘟疫蔓延带走了他的父母和大哥朱重四仅剩的二哥重六和二嫂陈氏支撑门户、出外逃荒才保住了朱元璋的一条命然而不久连他们也离开了人世当时只有十五岁的朱元璋走投无路之下剃发进了皇觉寺做了小和尚一边打杂一边做起了撞钟的和尚。后来又因寺内断粮出去化缘自此彻底断了二十五岁之前的种种凡念一步一步开始了他人生的传奇历程[1]。投身军旅至正十二年(1352年)濠州大旱。次年春又发生了以刘福通为首的红巾军起义接着芝麻李、赵均用等也起兵响应。这些起义军以项城为中心很快就攻克了沛县、徐州一代然后向西北方向发展准备夺取朱元璋所在的濠州一带这一年的冬天的一个夜晚彭早住和郭子兴合谋暗杀了主帅郭子兴的好友同起义将领孙德崖而分裂了郭子兴的队伍郭子兴不久忧愤而死彭早住自称主帅郭子兴的妻弟张士诚也前来归附彭早住由此移兵至太平并据地自固、贪图富贵逐渐不可一世声言欲取金华不允即班师一路之上纵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初一北边探报从从州里得到消息:“五万红衣大教主(指张士诚)已经攻下常州直逼润州(江苏镇江)!”彭早住遣派士卒把守洪门要塞以防张士诚夺取洪门一带的船只然后会合各路将领攻打常州大获全胜夺得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