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书法种类PPT
先秦时期的书法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故称“甲...
先秦时期的书法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故称“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己知的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从20世纪初起,经过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的发掘和研究,使得埋藏在地下长达3600多年的甲骨文得以重现天日,并逐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金文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所以金文又称为钟鼎文、青铜器铭文。最早出现于周代,盛行于西周。金文是周代书法的代表性字体,古代把铜叫做金,金文也叫做钟鼎文、青铜器铭文。现存的青铜器和铜器上多铸刻着金文。 石鼓文石鼓文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石鼓文的字体,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承《秦公簋》的篆引法度,下启秦刻石的玉箸篆笔势。 竹简、木牍和帛书竹简和木牍是战国时期流行的书写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新的书写材料——竹简和木牍。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木牍一般用木板制成,又叫“木简”。竹简和木牍每片写一行字,简册多编以号码,以免搞错次序。竹简和木牍的流行,导致了章草的产生。此外,春秋中叶以后,随着丝织技术的进步,产生了丝织品写的字——帛书。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楚缯书》,就是用丝织品写的字。这种字体由于受丝织品保存条件的限制,保存下来的较少。 青铜器上的装饰铭文商周是我国古代奴隶制度的繁荣时期。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商周两代的制陶、制铜和铸铁的生产有了显著的进步。我国青铜时代进入繁荣时期,青铜器的制造有了一套独特的技艺。制陶工艺也为青铜冶铸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出现了比较匀细的铜体与复杂的设计风格和装饰技术,构成了瑰丽粗犷的作风。青铜器的铭文又往往用金文大篆书体写成,这就形成了商周青铜器的独特风格。 鸟虫书春秋中叶以后,青铜器上又出现了用虫书或鸟书写的铭文。虫书是一种类似篆书的方正古篆体文字,因文字以虫形为主故名;鸟书则是以鸟形作笔画或作字的结构部首。春秋中叶以后盛行于吴越楚地,《说苑》中就有越王勾践以鸟书命范蠡的记载。这种鸟书又名虫书、鱼书、鸟虫书、鸟篆等。鸟虫书的出现与吴越楚文化的地域特色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装饰性的鸟虫书自然不为中原各诸侯国所通行,所以很难见到它们用于中原各诸侯国的青铜器上。到了秦代以后,这种装饰性的鸟虫书便基本上绝迹了。 刻划陶文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文字刻画在陶器上的现象。到了春秋中叶以后,这种风气更为盛行。春秋中叶以后至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出现和普及使用,人们开始在竹简、木牍上书写文字,而竹简、木牍的书写方法与殷周以来的铸造铭文的制作方法大不相同。因此,春秋中叶以后至战国时期所出现的陶器上的文字刻画就与以前铸造铭文的制作方法大不相同了。春秋中叶以后至战国时期所出现的陶器上的文字刻画有别于甲骨文和金文而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左传》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载晋景公见到唐叔虞的铜盘铭时说:“公将铸钟鼎于昊天上帝……。”可知春秋中叶以后的铜器铭文中有些是以范铸成型的。《左传》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8年)晋卿魏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