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友梅PPT
萧友梅(1884年~1940年),字雪明,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国首位音乐博士,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创始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
萧友梅(1884年~1940年),字雪明,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人,中国首位音乐博士,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创始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有“中国现代音乐之父”之称。早年经历萧友梅出生于光绪十年(甲申,1884年)6月7日,父萧巨臣,母黄氏。广东中山县人,家中拥有大鱼塘,种田、养鱼两兼其业。萧友梅幼时就读于专教蒙馆之类的乡间私塾。他自幼聪颖好学,对于古文辞赋诗和八股文很感兴趣,亦嗜好音乐。留学经历1901年萧友梅被保送到广东方言学堂学习。1902年冬,萧友梅在广东学校毕业,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被保送到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教育。在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期间萧友梅与房东露口公的妹妹“杏”相识,后来成为恋人关系。1905年暑假期间,萧友梅在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一起组建了“音乐讲习会”,此为中国人在日本组织的最早的音乐团体。1906年萧友梅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系,专攻教育和音乐。归国经历1910年萧友梅归国后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以后任教育部国民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兼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此时与他志同道合的好友蔡元培主张美育,提倡以音乐陶冶人的性格。因此,蔡元培多次在有关音乐方面的场合中强调发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由于萧友梅的辛勤工作以及他的音乐才华,逐渐地萧友梅便成了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16年经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为北京大学音乐团体的负责人及教授。同时他还在北京女子大学音乐系兼教课程。此后他专攻音乐理论作曲及音乐教育。1920年萧友梅又赴德国考察音乐教育及讲学。1921年回国后他担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即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所长及教授等职务。1923年经萧友梅倡议并得到蔡元培的支持后于北京大学创办了“国立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高等音乐学府。当时萧友梅还亲自主持了建校筹备工作并任筹备处主任,并被聘请为首任所长及教授等职务。1924年以后该所由教育部正式命名为“国立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立大学”创办的高等音乐学府名称。同时该院也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学生。1927年萧友梅又赴欧洲考察并专攻音乐理论和作曲。在欧洲考察期间他创作了《D大调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曲》、《回旋曲》、《歌曲》、《可爱的国土》等十多首作品。这些作品都以中国传统风格为基调并融入了西方作曲技巧的元素,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同时萧友梅还带回来很多外国音乐作品及教材、乐器等。这为后来中国的音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著作萧友梅著述很多,计有《中乐建设》九卷(其中四卷为与人合著),《普通乐学》四卷,《风琴教科书》和《小提琴教科书》各一卷等共十六种书籍(均出版于中华书局印)。另外他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如:《普通乐学》和《近世和声学小言》等。其中《中乐建设》一书是萧友梅的代表作之一,此书以西方音乐的体系为框架,吸取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某些因素和西方近代音乐的某些特点结合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式钢琴曲作为教材(其中还有他自编自作的《新霓裳羽衣舞曲》等)。这是中国最早的钢琴曲集之一。这部著作对当时以及后来的中国音乐创作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此外萧友梅还编写了《和声学纲要》、《近世和声学》、《和声与制曲法》、《普通和声学纲要》、《音阶学纲要》、《乐谱编制法》、《和声习题作法》、《曲式学纲要》等教材以及《乐学纲要》等讲义共达二十余种书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