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饶宗颐PPT
饶宗颐,著名学者。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蜚娥,返居于加坡泗水胶园。教育经历1938年毕业于省立韩山师范学院英文系。工作经...
饶宗颐,著名学者。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蜚娥,返居于加坡泗水胶园。教育经历1938年毕业于省立韩山师范学院英文系。工作经历任教韩山师院毕业后,饶宗颐先生执教于韩山师范学院,担任英文系主任和教授。任教无锡国专1940年,饶宗颐被聘到无锡国专(江南大学前身)担任教授,讲授《诗经》、《楚辞》等课程。任教昆明中法大学1942年,饶宗颐被聘到昆明中法大学中文系担任教授,同时兼职于云南大学。任教广东中山大学1945年起,饶宗颐任教于广东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香港大学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从事《楚辞》研究。任教新加坡大学及新嘉坡大学1963年至1967年,饶宗颐先后任教于新加坡大学及新嘉坡大学。重回香港及定居新加坡从新加坡返回香港之后,饶宗颐开始致力于研究敦煌学,并将这一学术工作逐渐发扬光大。特别是关于甲骨文和简牍文的发现和研究,成为当今中国学术界一大擘。饶宗颐先生的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他的个人生活却倍受影响。面对繁华的城市生活以及挚友们的先后辞世,晚年的饶宗颐深感寂寞,为排遣寥寂情绪,他开始通过书信与学术界友人交流学术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他的书法创作也达到顶峰。为让自己的学术思想和艺术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扬,饶宗颐先生开始通过编著大型学术著作《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来总结自己一生的学术成就和艺术成就。这部20卷本、洋洋洒洒近千万字的学术文集是饶宗颐先生个人学术成果的总结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学术界继王国维《观堂集林》之后又一部问世的一流水平著作。可以说,它的出版完成了饶宗颐一生中重要的一件事情,并为今后的中国学术界研究提供一个良好基础和有力借鉴。令人欣慰的是这部厚重的文集一出版便得到学术界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可以说这部书的出版为饶宗颐先生在学术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地位。而这部书的出版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位在香港乃至中国享有盛名的学者、书法家、古文字学家、敦煌学家、史学家、诗人等的不凡风采。2002年春季在法国巴黎“汉字会”和法国远东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书写文化”大型展览中,《二十世纪学术文集》获得汉字书法最高荣誉奖牌———“卢贡·马康奖”。这一奖项的获得更加彰显了饶宗颐在汉字书写方面的卓越成就和突出贡献。主要成就甲骨文研究饶宗颐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发掘了甲骨文中贞人和宾卜两种辞式及四方风名刻辞的史料价值;对甲骨缀合有突出贡献;提出殷代中原和江南两个政治中心的存在;释读出新的甲骨文职官人物辞;提出殷周的田猎区及其制度问题;对殷代货币问题也有所研究等。这些研究不仅突破了以往甲骨文研究的局限,而且从不同角度丰富了甲骨文研究的内容,为甲骨文研究拓展了新的空间与思路,极大地推动了甲骨文研究的进程和深度,对殷商历史研究产生积极影响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果。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后王安石之觉斋”。郑和研究;近世敦煌学、简帛学与词学研究中也不断有新的发现与建树;特别是《殷代贞卜人物通考》奠定了其在国内外甲骨学界的权威地位;整理出版《敦煌曲续论》及遗书多种又使之成为当代敦煌学的领军人物之一;倡导并创建“选堂丛书”使之成为中华学界一大名牌;以大视野宏观思维撰写《华学》、《敦煌学》、《汉学》系列论文,建构起“华学”学科体系框架;以《词集考》为代表作创立了词学的新范式;以《饶宗颐史学论著辑存》、《饶宗颐史学论著续编》等为代表的论著奠定了其在中国史学界的地位;而其新近出版的《选堂文稿》、《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