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故事PPT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以下是一些陶行知教育故事,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故事一:行动中学习和学...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以下是一些陶行知教育故事,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故事一:行动中学习和学习中行动陶行知在推行“生活教育”理论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实践和行动。他认为,只有在行动中学习,学习中行动,才能真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有一次,陶行知到一个乡村学校讲课,他带来了一只老母鸡。他对学生们说:“这只鸡每天都会下蛋,但是它不会说话,不能告诉人们它的下蛋的时间和方法。现在我们来扮演这只鸡,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学习下蛋。”学生们听了非常兴奋,纷纷站起来模仿老母鸡下蛋。陶行知则在一旁指导,告诉他们下蛋的时间和方法。接着,他让学生们记录下自己下蛋的时间和方法,并把记录下来的东西写成一篇文章。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学习到了知识,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写作能力。故事二:因材施教陶行知在推行“生活教育”理论时,非常注重因材施教。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爱好,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有一次,一个叫小明的孩子找到陶行知,他非常调皮捣蛋,不喜欢学习。陶行知问他:“小明,你喜欢什么?”小明说:“我喜欢唱歌、跳舞。”陶行知说:“那好,你能不能把唱歌、跳舞和学习结合起来呢?”陶行知给小明制定了一个教学计划,把唱歌、跳舞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小明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他开始认真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陶行知不仅让小明重新喜欢上了学习,也帮助他发挥了自己的天赋和兴趣爱好。故事三:教学做合一陶行知非常注重“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教育者应该把教、学、做三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有一次,陶行知到一所学校讲课,他带来了一包花生种子。他对学生们说:“这些花生种子是给大家的礼物,你们可以拿回家去种。”学生们非常高兴地把种子拿回家。几天后,陶行知又来到学校,他问学生们:“你们的花生种子种下去了吗?”学生们纷纷回答:“种下去了。”陶行知又问:“你们知道怎么种花生吗?”学生们都摇头说:“不知道。”陶行知笑着说:“那好,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怎么种花生。”他带领着学生们来到学校的田地里,教他们怎么松土、怎么播种、怎么施肥、怎么浇水。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地学习着,有的学生还帮陶行知浇了一次水。几天后,陶行知又来到学校,他问学生们:“你们的花生种子发芽了吗?”学生们纷纷回答:“发芽了。”陶行知又问:“你们知道怎么照顾花生吗?”学生们又摇头说:“不知道。”陶行知笑着说:“那好,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怎么照顾花生。”他带领着学生们来到田地里,教他们怎么除草、怎么施肥、怎么浇水。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地学习着,有的学生还帮陶行知除了一次草。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把教、学、做三者结合起来,陶行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法,也让他们更加热爱自然和生活。故事四:不断探索创新陶行知在推行“生活教育”理论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思想。他认为,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有一次,陶行知到一所学校讲课,他带来了一只气球和一把剪刀。他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学生们都非常好奇地看着他。陶行知用剪刀把气球剪成两半,然后把其中的一半放到嘴里吹起来。学生们都非常惊讶地看着他。他把吹起来的气球取下来,用剪刀把气球的下面剪掉一小部分,然后把气球的上面套在了一个漏斗上。学生们都非常惊奇地看着漏斗里的气球慢慢变大。陶行知解释说:“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思想,陶行知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学习,也让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总结以上是几个关于陶行知教育故事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到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几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