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怡濂PPT
金怡濂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高性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超级计算机之父”。他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
金怡濂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高性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中国超级计算机之父”。他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年经历金怡濂出生于1929年10月,上海市人。1945年,他进入上海交大附中,后来因上海交大附中停办而转学,最终于1947年毕业。在此期间,他受学校老师的影响,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7年,他进入交通大学数学系学习,并参加了当时由学生组织的“数学读书会”,这对他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研之路起步阶段金怡濂于195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后,被分配到军委电信总局,从事电信工作。1952年,他被调到北京电信局中央电信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他深入研究了苏联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我国早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56年,他参加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十二年科学规划的制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对电子计算机在国防、工业、气象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向高性能计算机进军1958年,金怡濂调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计算机的设计与研制工作。他参与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104机”的研制工作,并担任部分电路设计。“104机”于1958年10月完成研制并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国大型通用计算机的空白。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解决大型飞机制造过程中复杂的空气动力计算问题,金怡濂与有关科研人员合作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150机”,这也是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第一批巨型机。这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金怡濂参与研制出了DJS-200系列机、DJS-300系列机、DJS-400系列机等高性能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在气象、石油、地质、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超级计算机的突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对高性能计算需求的不断增加,金怡濂开始着手研究超级计算机。他担任了国家“863计划”巨型机研制专题负责人,开始组织领导研制开发我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神威”超级计算机。该超级计算机于1989年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其性能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随后,“神威”超级计算机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才培养与教育金怡濂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和国家高性能计算技术中心首席顾问,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在中国计算机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机构担任多个职务,为推动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荣誉与成就金怡濂在高性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和发展中取得了多项荣誉和成就。他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奖等多项荣誉。他还获得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等国际荣誉学位。结语金怡濂是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事迹和成就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来人为推动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