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其骧PPT
谭其骧(1908年2月25日—1982年5月29日),字季龙、笔名禾子,号我赤,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中国专业历史地理学科奠基人之一...
谭其骧(1908年2月25日—1982年5月29日),字季龙、笔名禾子,号我赤,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中国专业历史地理学科奠基人之一。早年经历谭其骧生于1908年2月25日,诞生在一位颇具才学、富有见识的开明父亲和一位熟读诗书的大家闺秀的母亲共同营造的充满文化气息的封建家庭里。谭其骧12岁时考入了当地“长郡中学”,15岁时第一次读到了一部标明“富阎霖”编绘的世界大势《世界全史》,此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26年,谭其骧进入上海当时很有名的私立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学习,1928年转入了文学院的历史政治系,开始学习历史。1930年毕业后,谭其骧又考上了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教授。顾先生对他很欣赏,让他协助自己编纂《中国疆域沿革史》。学术生涯任教燕京大学1933年谭其骧学成归国,到燕京大学历史系任助教。第二年又升为讲师,主讲中国上古、中古史。这期间他除教学之外,还继续编纂《中国疆域沿革史》。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谭其骧随学校南迁,先到长沙临时大学,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这时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历史系主任雷海宗先生指导劳榦、戴裔煊等同学整理杨守敬的遗稿,出版了《杨守敬遗稿和他的地图》。此外,他还在昆明市的大观楼和云津夜市收集了多种珍贵的地方志和有关云南的书籍。解放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谭其骧到了复旦大学任教,除教课以外,还担任了副系主任。这时他对中国历史地理方面有一些研究。他编的第一部教材是《中国地理概论》,接着又出版了《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并在《人民日报》上特辟专栏连载连载介绍中国地理沿革史。这些著作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此后,他一直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讲课中他精辟而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从1955年起,谭其骧开始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这项工作成为他一生中投入精力最多、时间最长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中国历史地图集》共8册(按:内部印行时缺第四册),约300万字,80幅地图。它系统地反映了从远古到清末三千年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各民族活动分布的详细历史状况。谭其骧不仅是这一集体项目的总负责人,还亲自动手绘制了其中的几个地区历史地图。《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于1957年出版试印本;第二册于1958年出版;第三册于1960年出版;第八册最后一册于1987年正式出版。《中国历史地图集》问世后,国内外学者纷纷赞扬它是一部空前的大型综合性历史地图集;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里程碑;并对它作出了高度评价。这部图集是谭其骧平生用力最多、耗时最长的一部巨著,也是他一生最主要的代表作。它的出版无疑是我国学术界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著作目录谭其骧平生著述丰富,共撰写论文一百余篇,其中大部分收入《谭其骧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2年)。此外还编有《长水粹编》(中华书局,1984年)。在此之外他对中国历史地理方面还有一些研究。《谭其骧著作目录》搜集了他一生绝大部分著作目录和一些论文索引约60篇左右。《目录》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发表在报刊上的单篇论文目录;一部分是书籍性质著述的目录。这些资料绝大部分未公开发表过,《目录》在整理过程中除了尽力收集有关的资料外,对于一些未找到或没有可靠根据的说法或提法未敢轻率录入。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目录》难免有遗漏和错误之处,希望读者给予指正。人物评价谭其骧是一位勤奋、严谨而又博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