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趣事PPT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出生于河南巩县的士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精通经史文化,曾经在长安任职过官员。然而,他深受...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出生于河南巩县的士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精通经史文化,曾经在长安任职过官员。然而,他深受安史之乱的影响,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和一位好友,家庭遭遇严重困境。以下是一些关于杜甫生平的趣事:少年奇才杜甫七岁时,就能够写诗。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婆婆在村边把一团红红的火放在针线上,很危险,就帮她把火吹灭。老婆婆很高兴,就教他读《诗经》,三天就背会了两首诗。老婆婆又惊又喜,把这件事告诉了乡里的大人。大人对杜甫的聪明很赞赏,就买了一些礼物送给他。杜甫应试杜甫20岁时,到长安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李昂。考试进行了一半时,大太监李实突然来了。李实对李昂说:“这样的考试,没有一个人不抱怨的。”李昂想讨好李实,便改变考试内容,还把考题出得很浅。这次考试,那些考得很差的人也都被录取了,而杜甫却考得不好。杜甫觉得很不公平,就写了一首《诉苦行》来揭露这件事。任职官员杜甫虽然考得不好,但他很有才气,因此也得到了一些官员的推荐。唐玄宗还亲自考了杜甫,让他担任了一个小官。虽然官很小,但杜甫还是尽心尽力地做事。然而,杜甫的正义感和直言不讳的个性,常常使他得罪上司和同僚。诗才横溢杜甫的诗才非常高超,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情感。他的诗歌《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中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痛惜。他的诗歌《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首诗则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悲凉。杜甫与李白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之一。尽管他们只见过一面,但他们的友谊却非常深厚。李白比杜甫大11岁,他写了一首名为《将进酒》的诗来鼓励杜甫:“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杜甫的敬仰和赞赏。杜甫也写了很多关于李白的诗歌,如《寄李白》、《赠李白》等。安史之乱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发生了安史之乱。这场战乱使得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对杜甫的生活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杜甫在战乱中失去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好友,他的家庭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在这段时间里,杜甫写了很多悲壮感人的诗歌,如《春望》、《哀江头》等。流亡生涯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流亡生涯。他在流亡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和危险,但他仍然坚持写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关切。他的诗歌《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首诗表达了他流亡生涯中的孤独和苦闷。杜甫之死杜甫在流亡生涯中还患上了疟疾和肺病,身体状况非常不好。最终他在由岳阳去往岳阳楼的船上病逝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将他的遗体葬在了湖南的耒阳县(今耒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