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红色故事PPT
瑞金,一个充满红色记忆的城市,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以下是在瑞金发生的红色故事:瑞金叶坪乡的黄沙村,是毛泽东同志早期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1929年二三...
瑞金,一个充满红色记忆的城市,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以下是在瑞金发生的红色故事:瑞金叶坪乡的黄沙村,是毛泽东同志早期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1929年二三月间,红四军到达瑞金,帮助黄沙村建立起苏维埃政府,组织了赤卫队模范连,刘忠、朱桂林、周田分别为他们的连长。红军主力在离开瑞金的时候,把三挺机枪交给他们使用。后来,这三挺机枪先后回到了中央苏区,为保卫苏区、扩大苏区立下了汗马功劳。1931年1月,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后,在两湾村写下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在两湾村,毛泽东同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时局,提出了“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必须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等群众工作的观点。叶坪村是瑞金第一个成立苏维埃政权的红色村庄。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叶坪大祠堂宣告成立。随着一声号令,大家一齐冲进祠堂,“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声震天动地。自此,中央革命根据地在以瑞金为中心的区域上建立起来了。红井位于瑞金城西北郊区沙洲坝村,井之所以名为“红”,原来是因为一口朴实的石板井。这口井是当年中央苏区时期,为解决当地群众饮水难而建的。沙洲坝村群众在井旁立了一块木牌坊,上写“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示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之情。1933年夏天,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对苏区实行残酷的“围、追、堵、截”。为了保卫中央苏区这块红色区域,苏区中央局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调集红军和地方武装进行反“围剿”作战。9月反“围剿”战斗的第一个战役在方太镇青塘村打响。红军在青塘村打了一个大胜仗,歼敌一个师又一个团,俘敌5000余人。为了纪念这次战斗的伟大胜利,当年红军指挥部就设在青塘村的一间民房里。1934年7月,为保卫中央苏区南大门——云石山而建的云石山炮台正式竣工。炮台呈圆形建筑,高约5米、直径约6米,用石灰、糯米饭和鸡蛋清作粘合剂,以整块花岗岩砌成。其东面有一小门可进入,内有旋转楼梯直至顶部平台。上面装有一门铁质迫击炮和大刀长矛等武器装备。据史料记载,当年在这里负责守炮台的仅有12名英勇的红军战士。1934年7月23日,《红色中华》报第20期发表了《号外:百万红军突破敌阵征战赣南闽西》的报道:“百万红军突破敌阵征战赣南闽西……占领武平、蕉岭县城……号称七师之众……我军声威大振。”这一报道记录了红军长征前夕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1934年7月3日,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五周年,《红色中华》报第22期发表了《红星》报社论《五周年纪念》。文章指出:“我们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江西和福建的伟大胜利……是南昌起义的布尔什维克党之伟大策略与领导的光荣胜利。”1934年秋,第五次反“围剿”激战犹酣,由于党内“左”倾错误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和博古等人在政治上的“压制”,使党和红军面临十分危急的局面。这时毛泽东同志从实际出发,说服大家放弃进攻打赣南“中心区域”的计划,决定退出中央苏区前往湘西与贺龙等领导的部队会合。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左”倾错误领导却坚持己见并要挟毛泽东同志离开中央苏区。毛泽东同志为了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而着想,顾全大局,不与他们争辩是非曲直高低长短,毅然决定离开瑞金去闽西山区进行战略转移和战略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