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PPT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很长,但在中秋赏月的真正出现在汉代,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到...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很长,但在中秋赏月的真正出现在汉代,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到了唐代,中秋赏月正式定为节日。明清时期,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在庭院或楼台正中陈设供品,三三拜月,祈求“月神保佑”,成为全国流行的重要节日之一。而在当代,与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便是中秋节。中秋节的习俗赏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人们多在露天设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明清时期,中秋玩月,多以妇女为主,最普遍的玩法是将明月描绘在窗户或楼台下或用纸剪成月亮的影子,然后在月亮上贴上剪纸的兔或嫦娥。近代以来,人们经常在中秋晚上设宴赏月,把酒问月,或边赏月边饮酒边作诗以助兴。酒越喝越多,月亮越来越圆。这种传统习俗经过漫长岁月和历史的积淀已深入人心,形成了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赏月有所谓的“一赏、二玩、三吃”三大特色。首先是赏月,中秋赏月的习俗在我国历史悠久。在我国人民心中,月亮是神圣的,因此便有了“一轮明月天上挂”的诗句。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独坐闲窗夜未央,月上柳梢忽见之”的诗句。而宋代诗人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则将月亮与西湖相结合,突出了西湖的阴柔之美。而著名的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则将月亮与潼关相结合,突出了潼关的险要和历史的变迁。其次是玩月。在明代的著名志怪小说集《述异记》里有关嫦娥奔月的描写就引用了后羿的传统遗物——一盒子中秋月饼。南宋著名女诗人朱淑真的《中秋不见月》中有:“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行人日暮少,风雪几时停?”其中“日暮少”和“风雪停”则暗示了诗人因离别而愁坏的心情。而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则将明月与思念家乡的情感相结合。最后是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特色食品,《洛中记闻》中记载:“唐明皇八月十五日游月宫,八月十六日贵家多赏月饼。”可见月饼的历史之悠久。而月饼一词的来源则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元代末年反元起义领袖朱元璋的“月饼起义”,其暗号为“八月十五夜起义”。另一种说法则是从明朝才开始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规定每年的中秋节这一天必吃的饼子代表月亮,其中做成兔子形状的叫月饼最为受人喜爱。而在当代社会中,月饼作为传统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使得大地焦旱至极、生灵涂炭。出现了一位英雄后裔射下了九个太阳从而解决了这场灾难并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光明。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英雄便把他叫做后羿。然而英雄总是会英年早逝的,所以后羿也早早的离开了人世。嫦娥因为不想投胎到后羿的族人而选择奔月。然而族人却把嫦娥视为叛徒并把嫦娥逼到了西王母那里。嫦娥在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长生不老的仙丹并把它吃了下去从而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广寒宫的主人。“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并被人们写入诗词之中例如李商隐的《嫦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吴刚伐桂树、玉兔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