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人物——安丙PPT
安丙,字子文,号宜之,广安州观井(今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观阁镇)人。南宋中期政治家、军事家。安丙历任南宋军职,淳祐三年(1243年),任四川宣抚使。六年(1...
安丙,字子文,号宜之,广安州观井(今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观阁镇)人。南宋中期政治家、军事家。安丙历任南宋军职,淳祐三年(1243年),任四川宣抚使。六年(1246年),与重庆府合解蒙古军围成都之围。次年(1247年),蒙古军数万入四川,丙不能抵御,使南宋四川险些全境陷落。后因平“宋变”有功,得宁宗信任,官至宰相兼枢密使、都督四川宣抚使、观文殿大学士、四川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成都府事、四川总领兼四川夔路转运使等。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金朝灭亡,宋廷令各路伐金有功将领解兵归农,丙亦在其中。因他不肯附和丞相郑清之,为报私怨,郑清之一手操纵台谏官连续上奏章弹劾安丙。丙亦多次上疏自辩,并揭露郑清之等人的阴谋,终因势单力薄,被贬为昭化军节度使、知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不久又谪居江夏(今湖北武昌县东南)。最后忧愤成疾,病逝于江夏。清道光五年(1825年),四川总督裕瑞上疏请求为安丙平反昭雪,诏复其官爵。后又入名宦祠和乡贤祠。《宋史》有传,《广安州志》有传。1. 安丙的早年经历安丙生于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少时勤奋好学,于绍定五年(1232年)入资州学舍读书。当时州郡适连兵构境,而安丙又喜好军事,“暇日间为辞章一编”,常常与人纵谈古今,吟诗作赋。不久后,他出任资州学正(校正学官),继而又任什邡县丞。2. 安丙的政治生涯淳祐三年(1243年),安丙出任四川宣抚使(相当于今四川省委书记),六年(1246年)与重庆府合解蒙古军围成都之围。次年(1247年),蒙古军数万入四川,丙不能抵御,使南宋四川险些全境陷落。后因平“宋变”有功,得宁宗信任,官至宰相兼枢密使、都督四川宣抚使、观文殿大学士、四川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成都府事、四川总领兼四川夔路转运使等。3. 安丙的军事生涯安丙任什邡县丞时即开始参与军事行动。宝祐二年(1254年)九月,蒙哥汗亲率蒙古主力经大渡河夹攻大雪山(今峨眉山),南宋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命部将余仅驻守峨眉山(今峨眉山市境内),安丙受命参与指挥抗蒙作战。次年(1255年)二月蒙哥汗东归,安丙回乡隐居观井(今广安市广安区观阁镇)。宝祐六年(1258年)九月,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统率东路军经汉中入川;另一路由兀良合台等率领自云南而进。蒙哥本人则亲率中路军攻打南宋四川地区。十月十九日,蒙哥在合州钓鱼城下死于城南之石子山(今重庆市合川区石子山)。蒙古三路进兵因此而败退。次年(1259年)九月二十二日,南宋朝廷追叙抵抗蒙哥汗入侵的功绩,加封安丙为“端明殿大学士”。4. 安丙的晚年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金朝灭亡,宋廷令各路伐金有功将领解兵归农,丙亦在其中。因他不肯附和丞相郑清之,为报私怨,郑清之一手操纵台谏官连续上奏章弹劾安丙。丙亦多次上疏自辩,并揭露郑清之等人的阴谋,终因势单力薄,被贬为昭化军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