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科普PPT
法律的定义和性质(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
法律的定义和性质(一)法律的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二)法律的性质规范性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国家意志性法律体现国家的意志,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强制性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进行制裁利益性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程序性法律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规则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一)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二)法律部门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对法律规范进行划分的结果。常见的法律部门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等。法律渊源与法律效力(一)法律渊源法律渊源,也称法的形式,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法的存在形式。中国的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其实施细则、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二)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约束力和适用范围。在中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等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一)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三个要素构成。(二)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权利与义务(一)权利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与义务相对应,法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人权概念的核心词,法律规范的关键词。在家庭、社会、国家、国际关系中隐含或明示的最广泛、最实际的一个内容。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二)义务义务是情愿、志愿、应该。“权利”的对称。又称“社会责任”、“直接社会义务”。社会普遍认为的为了满足一定社会关系参加者享受直接社会权利,其他人应作出的一定作为或不作为,是客观的社会规律、人们日常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以及其他各种条件直接作用的结果,一般为习惯、道德等社会规范所确认。这种意义上的义务是法律义务的直接基础和社会内容。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一)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而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以其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可以将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违宪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二)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把法律制裁分为民事制裁、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宪法(一)宪法的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二)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基本人权原则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法治原则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行政法(一)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进一步说,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组织、职权,行使职权的方式、程序以及对行使行政职权的监督等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行政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合理行政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程序正当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高效便民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行政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诚实守信原则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权责统一原则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行政权力和法律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刑法(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和给予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予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民法(一)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商法(一)商法的概念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是与民法并列并互为补充的部门法。商法具有调整行为的营利性特征,又具有商主体严格法定等原则。(二)商法的基本原则强化企业组织原则强化企业组织,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公平原则维护交易公平,保障交易安全,促进交易迅捷和经济促进交易自由原则依法保障交易自由,不得限制和剥夺当事人的交易自由维护交易秩序原则维护交易秩序,防止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以上仅为法律科普的一部分内容,实际上法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所列举的内容。对于具体的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和帮助。知识产权法(一)知识产权法的概念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的综合性和技术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知识产权法中,既有私法规范,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法规范,也有程序法规范。但从法律部门的归属上讲,知识产权法仍属于民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法律规范大多适用于知识产权,并且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都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不占主导地位。(二)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保护作者权益原则保护作者的创作成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创作原则通过保护作者的创作成果,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作活动中来公众获得和利用信息参与社会生活、从事学术研究、科学教育的自由原则公众有权获得和利用信息,参与社会生活,从事学术研究,科学教育等利益平衡原则在保护作者权益的同时,也要平衡公众获取和利用信息的需求,实现作者和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环境法(一)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环境法,实际上即环境法律规范的整体,狭义的环境法,在中国也叫《环境保护法》,在中国,也叫《环境保护法》。与广义环境法相联系的,是环境法的整体结构;与狭义环境法相联系的,则只是环境基本法或环境法律的总则部分。(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台治理和依靠群众保护环境这是环境保护工作方针的核心内容,也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体现了责任自负的精神,是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国际法(一)国际法的概念国际法是若干国家参与制定或者国际公认的、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各国不论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如何,一律事有平等的权利,承担同等的义务互不侵犯原则各国在其相互关系中不得以武力侵犯他国,也不得以任何借口侵犯他国,不得以违反国际法的任何其他方法侵犯他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在国际关系中,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不得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地干涉任何其他国家之内政,也不得以使其卷入与别国的争议或冲突的方式来干涉他国内政以上仅为法律科普的一部分内容,实际上法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所列举的内容。对于具体的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意见和帮助。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