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PPT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涉及心室肌的快速性电活动。以下是关于室性心动过速的详细定义、病因...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涉及心室肌的快速性电活动。以下是关于室性心动过速的详细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介绍。定义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发生在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心肌传导纤维、心室肌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其特点是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自发性室性电除极活动,且频率超过100次/min。这种心律失常可以起源于左心室及右心室,持续发作时的频率常常超过100次/min,并可发生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恶化,可能蜕变为室扑、室颤,导致心源性猝死。病因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速和无器质性心脏病性室性心动过速。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速冠心病各种类型的冠心病如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或无痛性心肌缺血等均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原发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均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二尖瓣脱垂室速起源于乳肌及瓣环,常由折返引起,多为单形性室速心肌炎常常是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此外,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室性心动过速。无器质性心脏病性室性心动过速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及酸中毒等常引起室性心动过速,若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则更易发生室速药物和毒物作用许多室速是药物或毒物引起,如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I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拟交感胺药物、罂粟碱、三环抗抑郁药、锑剂、青霉素过敏等,均可发生室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速,约占室速总数的10%,以青壮年居多,病因未明临床表现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因其发作形式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多数患者室速发作为阵发性突然出现心悸、心慌、胸闷、胸痛等不适感,以及头部或颈部的胀感和跳动感。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精神不安、恐惧、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至晕厥、休克、阿-斯综合征发作,少数患者甚至可能导致心脏性猝死少数患者症状可能较不明显特别是非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速。这些患者室速持续时间较短,症状较轻,有可能自行恢复或经治疗后室速终止。虽然会反复发作,但预后一般良好具有较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患者在室速发作后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和心房的收缩时间不同步,导致心室充盈和排血量明显减弱。患者可能迅速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或休克等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可能发展为心室颤动而导致心脏性猝死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可以依据其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来综合判断。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心悸、低血压、气促、心绞痛甚至晕厥等。听诊可以听到心律轻度不规则,第一、第二心音分裂,收缩期血压可随心搏变化,如果出现完全性房室分离,第一心音强度可以经常变化,颈静脉可以间歇出现巨大A波。心电图可以看到室性融合波、心室夺获、房室分离,典型的患者全部心前导联,QRS波主波方向呈同向性,全部向上或者全部向下。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患者应通常需要更多休息,避免使用兴奋剂,补充营养,严格监测心电图和血压。药物治疗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比如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进行治疗。这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室性心动过速和其他心律失常有治疗作用,这也是目前最基本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在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明确后,可以做介入的导管消融治疗。在X射线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经过血管穿刺将电极导管插入心脏。导管消融后,应在体内植入心脏除颤器。非器质性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通常不需要手术治疗。日常生活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戒烟,按时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综上所述,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其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医、遵循医嘱、调整生活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于医生来说,准确诊断、合理治疗以及有效沟通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日常护理室性心动过速的日常护理包括休息与活动、饮食护理、对症处理及持续观察。休息与活动患者应保持生活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失眠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应避免。运动应适量,量力而行,避免剧烈及竞赛性活动。洗澡时水温不宜过热,并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饮食护理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并尽量避免感冒着凉。食物应以少油、少盐为主,以维护心血管健康。对症处理准备好抢救药物如利多卡因及除颤器,以备不时之需。患者需合理用药,不应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持续观察患者应定期检查身体,并在用药后定期复诊,观察药物效果和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请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