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导管未闭PPT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女性约两倍于男性。约10%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以下是关于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2%~15%,女性约两倍于男性。约10%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以下是关于动脉导管未闭的详细介绍:定义动脉导管原本系胎儿时期肺动脉与主动脉间的正常血流通道,由于此时肺呼吸功能障碍,来自右心室的肺动脉血经导管进入降主动脉,而左心室的血液则进入升主动脉,故动脉导管为胚胎时期特殊循环方式所必需。出生后,肺膨胀并承担气体交换功能,肺循环和体循环各司其职,不久导管因废用即自选闭合。如持续不闭合而形成动脉导管未闭。病理解剖动脉导管未闭的病理解剖特点是动脉导管组织结构与动脉不同,它缺乏弹力纤维,主要是由排列紊乱呈螺旋排列的平滑肌细胞组成,内膜增厚并有许多黏液样结构,这些特点使得其收缩时有利于闭合管腔。正常情况下,婴儿出生后肺血管阻力下降,动脉血氧含量增加,以及缓激肽组织等物质产生,均可以促使动脉导管闭合。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遗传、孕母患某些疾病或接触某些有害物质等,可能导致动脉导管未能闭合,形成动脉导管未闭。病理生理动脉导管未闭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是由于主动脉与肺动脉间的压力阶差,造成血液连续地由主动脉经动脉导管向肺动脉分流,被称为左向右分流。这种分流导致肺动脉血流量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左心室肥厚、扩大和心力衰竭。同时,动脉导管和肺动脉长期受动脉血流的冲击,可能引起导管管壁或肺动脉高度扩张,少数病例并发细菌性内膜炎或形成动脉瘤。当肺动脉的压力不断增高,等于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即可产生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形成Eisenmenger综合征。临床表现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表现取决于主动脉至肺动脉分流血量的多少以及是否产生继发肺动脉高压和其程度。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常见的症状有劳累后心悸、气急、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和生长发育迟缓。晚期肺动脉高压严重,产生逆向分流时可出现下半身发绀。在体检时,典型的体征是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伴有震颤。肺动脉瓣第2音亢进,但常被响亮的杂音所掩盖。分流量较大者,在心尖区尚可听到因二尖瓣相对性狭窄产生的舒张期杂音。测血压示收缩压多在正常范围,而舒张压降低,因而脉压增宽,四肢血管有水冲脉和枪击音。婴幼儿可仅听到收缩期杂音。晚期出现肺动脉高压时,杂音变异较大,可仅有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期杂音亦消失而代之以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轻者可无明显异常变化,典型表现示电轴左偏、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肺动脉高压明显者,示左、右心室均肥大。晚期则以右心室肥大为主,并有心肌损害表现胸部X线检查心影增大,早期为左心室增大,晚期时右心室亦增大,分流量较多者左心房亦扩大。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阴影增宽,肺动脉段突出。肺动脉分支增粗,肺野充血。有时透视下可见肺门“舞蹈”征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左心室增大,肺动脉增宽;如存在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亦可增大,在主动脉与肺动脉分叉之间可见异常的管道交通;彩色多普勒显示降主动脉至肺动脉的高速双期分流;连续多普勒可测得双期连续高速血流频谱升主动脉造影检查左侧位连续摄片示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部增宽,峡部内缘突出,造影剂经此处分流入肺动脉内,并显示出导管的外形、内径和长度右心导管检查或逆行性主动脉造影检查对经过上述检查尚不能确诊者,可行右心导管检查或逆行性主动脉造影检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对于有严重心衰症状的早产儿、低体重产儿,可选用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促进动脉导管闭合。但这类药物可能会出现外周血管收缩、胃肠穿孔、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高胆红素血症等不良反应手术治疗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是一种较成熟的外科手术方法,适用于早产儿、婴幼儿有心力衰竭、呼吸窘迫、喂养困难、发育不良者。但手术损伤大、孩子痛苦较明显,易造成喉返神经损伤、乳糜管损伤、假性动脉瘤、大出血等,近年逐渐被介入治疗取代介入治疗具有动脉导管未闭临床症状,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的患儿可采用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在心脏内进行操作,封闭动脉导管,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有动脉导管封堵术和动脉导管栓塞术。动脉导管封堵术是将封堵器通过导管送入动脉导管内,使其扩张并贴附在动脉导管的内壁上,从而封闭动脉导管。这种方法适用于动脉导管直径较大、形态较直的患者。封堵器通常由不锈钢或镍钛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久性。动脉导管栓塞术则是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送入动脉导管内,使其堵塞动脉导管。栓塞材料可以是自体血栓、明胶海绵、弹簧圈等。这种方法适用于动脉导管直径较小、形态弯曲的患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封堵器脱落、血栓形成、血管损伤等。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决策。总之,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对于其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首选方法,但仍需注意治疗的风险和效果评估。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以上是关于动脉导管未闭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