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陶渊明 五分钟PPT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与《饮酒》系列陶渊明...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与《饮酒》系列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饮酒》是陶渊明的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第十二年。此诗为其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前四句讲“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阐明“心远”是“地偏”的先决条件。后六句写进入“地偏”的“结庐”之后,所见到的自然景物及其所引起的感受。全诗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诗歌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虽有济世之志,但在当时的士族社会里,他不可能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后来,他抱着“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思想,出仕为官,束肩敛翼,奔走于仕途,但始终做的是一些小官,不仅济世的抱负得不到舒展,而且于仕途上也没有多少转机。当诗人脱离了仕途的那种拘束,开始退隐于林泉之下时,他是多么地快乐。这种“心远”的境界,已经使他从“人境”中超脱出来,如物外之游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采菊”二句是写诗人无意中偶见南山,情景融为一体。南山仰视,高不可攀,无所不至。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万朵灿烂,飘逸的朵朵白云环绕其间,这时诗人所要表达的,不是山中胜景,而是融入诗人心中的物我两忘、物我齐一的和谐、统一,从而表现出诗人悠闲、超脱的尘世情怀。诗人在这里所写的“悠然”,是那种与自然、与天地、与历史、与万物融合为一的“大我”的悠然,是“无我”的悠然。因而诗中的“我”与“南山”便达到了“物我两忘”、“彼此俱化”的地步,而诗人之“悠然”情怀亦于此境界中得以真正体现。这两句是写景名句。东晋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意思是说,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都不大会同时出现。但在这两句诗中,却同时具备了这四者,它包括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诗人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所蕴含的景、情、理具有无穷的魁力,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说南山暮景也佳,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诗人由“采菊”而望南山,由望南山而移目至飞鸟,也是景中寓情,物中寓趣,飞鸟归林,既是自然景色,也暗喻诗人应归隐山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说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诗人在前六句写景状物的基础上,最后点出“真意”二字。诗人所说的“真意”在此处即是自然之趣,也是诗人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世喧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然而,“真意”却不可言说,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矛盾的表述方式恰好体现出诗人归隐后对尘世事物的超脱与淡然,因此也只有“欲辨已忘言”才是最好的表达。陶渊明与隐逸情怀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展现的隐逸情怀,是其个人性格与东晋末年社会政治环境的产物。他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这样的社会环境让他深感苦闷和无奈。因此,他选择了一条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道路,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理想。陶渊明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追求,他将自然与人性视为一体,认为只有在自然中才能找到真正的人性。他追求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符合他的个性,也符合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在《饮酒》其五中,陶渊明通过描写自己采菊东篱下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他赞美了山气的日夕之美,感叹了飞鸟的归巢之趣,这些都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真意的追求,这种真意就是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追求。陶渊明的隐逸哲学陶渊明的隐逸哲学,是以自然为友、以人性为本、以简朴为美的生活哲学。他认为,只有在自然中,人才能摆脱世俗的束缚,找回真正的自我。他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不受外界干扰,保持一颗纯净的心。陶渊明的隐逸哲学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他认为,人生不应该被名利所累,而应该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自由。他反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权力地位,主张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在《饮酒》其五中,陶渊明的隐逸哲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通过描写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性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意的追求。这种隐逸哲学不仅是他个人的生活态度,也是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陶渊明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深远广阔。他的诗歌往往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在《饮酒》其五中,陶渊明的诗歌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刻意追求华丽辞藻,但却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陶渊明的诗歌还具有深邃的意境和悠远的韵味。他的诗歌往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人生的真谛。这种意境深远、韵味悠长的诗歌风格,使得陶渊明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总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隐逸情怀和人生哲学,也体现了他的诗歌艺术特色。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