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殊生平简介PPT
袁殊(1911年3月29日—1987年11月26日),本名袁学易,化名曾达斋;二十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叛投中国国民党,又在抗战期间投靠日本侵略者,组建7...
袁殊(1911年3月29日—1987年11月26日),本名袁学易,化名曾达斋;二十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叛投中国国民党,又在抗战期间投靠日本侵略者,组建76号特务组织,残酷迫害抗日军民,仅在1939年至1943年不足四年时间内,76号造了三千多起血案。抗战胜利后,袁殊又伪装成地下党员,混入共产党内部。1949年7月,上海解放前夕,袁殊逃往香港。1956年3月,袁殊秘密潜回上海,向公安机关自首,交代全部历史问题,接受政府宽大处理。1987年11月26日,袁殊因病去世,终年76岁。早期经历袁殊,1911年3月29日出生于湖北蕲春一户没落的官宦人家。父亲袁晓岚曾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后任湖北省政府秘书长、湖北省实业厅厅长等职。母亲杨氏是湖北咨议局议员杨希闵的千金。袁殊幼年在家塾读书,后入武昌模范小学、武昌一中学习。1925年五卅运动后,袁殊受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进步学生团体活动。1926年10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袁殊受党的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被分配到中共上海中央局宣传部工作。叛变投敌1931年6月,袁殊因叛徒出卖被捕,随即叛变投敌。1932年,袁殊加入中国国民党,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特务。从此,他成为国民党内的一个反共老手。抗战全面爆发后,1937年11月,袁殊经戴笠引荐,与日本侵略者相互勾结,策划成立了“中国人民反共救国会”,由周佛海任会长,袁殊任副会长兼总干事。该会打着“反共救国”的旗号,暗中配合日伪屠杀抗日军民,进行汉奸活动。建立76号1939年春,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加强特工总部力量,对抗日伪汉奸进行政治诱降和镇压,指令丁默邨、周佛海与袁殊三人合作,建立76号特工总部,由丁默邨任主任,周佛海任副主任,袁殊任书记长,实际主持76号特工总部的特务工作。在袁殊主持下,76号特务组织迅速扩大,成为与军统、中统并驾齐驱的国民党三大特务组织之一。76号特务组织以“惩治汉奸”、“肃清共党”为幌子,不分昼夜地捕人、杀人、刑讯逼供,制造了无数血案。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39年至1943年不足四年的时间里,76号就制造了三千多起血案。伪装地下党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特务组织纷纷土崩瓦解,袁殊却伪装成地下党员,混入共产党内部。他摇身一变,成了“失散多年的共产党员”,并自称曾打入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任少将专员,秘密进行策反工作。在袁殊的伪装和欺骗下,1945年12月,他被中共中央华东局社会部策反委员会任命为委员,并担任了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的上海人民保安队副司令员兼第二支队司令员。1946年2月,上海人民保安队与江苏人民自卫军合编为华东人民解放军,袁殊任副司令员兼第五纵队司令员。同年4月,华东局社会部策反委员会撤销,袁殊改任中共上海市委社会部副部长。潜逃香港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袁殊携带家眷潜逃香港。在港期间,他积极与国民党特务组织联系,搜集情报,企图策反中共干部。自首与晚年1956年3月,袁殊秘密潜回上海,向公安机关自首,交代全部历史问题,接受政府宽大处理。根据袁殊自首时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迅速破获了国民党潜伏在上海的最后一个特务组织,逮捕了全部潜伏特务。“文化大革命”期间,袁殊受到不公正对待,被关押审查。粉碎“四人帮”后,袁殊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80年5月,袁殊被安排到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任参事。1982年,他被选为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晚年贡献晚年的袁殊致力于撰写回忆录,以自己的经历教育后人。他撰写了《袁殊回忆录》,详细记录了自己从一个革命青年到叛变投敌,再到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余生的历程。这本书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和特工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袁殊还积极参与了上海市的慈善事业,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感激之情。病逝1987年11月26日,袁殊因病去世,终年76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并留下了对后人的期望和嘱托。历史评价袁殊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转折。他从一个革命青年走上叛变投敌的道路,又在抗战期间助纣为虐,制造了无数血案。然而,在解放前夕他选择了潜逃香港,最终在新中国成立后自首并接受改造。尽管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但他的晚年表现也展现出了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贡献。袁殊的经历对于后人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它提醒我们要坚定信仰、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同时,袁殊的晚年表现也告诉我们,只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改正,就仍然有机会为人民做出贡献。总的来说,袁殊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他的经历既充满了悲剧色彩,也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变化性。通过深入研究他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和特工史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