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及药物渗漏的识别及处理PPT
静脉炎的识别与处理1. 静脉炎的识别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
静脉炎的识别与处理1. 静脉炎的识别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 静脉炎的处理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早期冷敷,晚期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中草药外敷将如意金黄散外敷于患处,用皮肤膜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5~7天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抗生素治疗药物渗漏的预防与处理1. 药物渗漏的预防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避免选用靠近神经、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做到妥善固定针头避免移动。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避免针头刺破血管壁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观察是否出现输液部位疼痛、肿胀,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对化疗药物的输注要进行专业培训掌握化疗药物的特点。使用化疗药物时,尽量选用深静脉2. 药物渗漏的处理如果发生药物渗漏立即停止在此部位的输液,并将渗漏部位的液体吸出,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根据所用药物性质及时给予解毒剂以中和药物,阻止其扩散,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局部给予33%硫酸镁湿敷减轻局部组织肿胀、疼痛,防止组织坏死。也可采用冰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向周围组织扩散局部封闭用1%普鲁卡因2ml加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2~5ml,在渗漏部位周围作环形封闭,以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同时稀释外渗的药液和阻止药液的扩散,起到止痛、解毒、增强化疗药物代谢的作用。封闭液的量可根据需要配制根据渗漏药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血管收缩剂外渗,可用酚妥拉明5~10mg加生理盐水20ml作局部封闭。如局部组织已发生坏死,可及时用外科方法清创处理对于小水泡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用碘伏消毒,任其自然吸收。对于大水泡,应在严格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有利于水泡消退加强交接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如外渗范围扩大,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予相应处理特殊药物外渗的处理1. 抗肿瘤药物外渗的处理立即停止输液以空针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以原针头在渗漏部位皮下注入相应的解毒剂如氮芥、丝裂霉素、更生霉素外渗,可注入1%普鲁卡因2ml加生理盐水2~5ml作局部封闭,以减少局部损伤;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外渗,可注入透明质酸酶50~150U加生理盐水2~5ml作局部封闭,以加速药物的吸收和弥散局部冷敷以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可用冰袋冷敷15~30分钟,每2~3小时冷敷一次,连续冷敷24~48小时抬高患肢减轻因药液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下肢药液外渗时,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床尾抬高15°。上肢药液外渗,可用绷带悬吊上肢,尽量减轻肢体负担避免患处局部受压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可用50%硫酸镁湿敷,并与海普林软膏交替使用加强交接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如外渗范围扩大,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予相应处理2.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处理多巴胺是α、β受体兴奋剂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使血管扩张,促进药物吸收局部封闭用酚妥拉明5mg加生理盐水5ml作局部封闭,以扩张血管,加速外渗药物的吸收、分散和摄取,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和疼痛3. 钙剂外渗的处理由于钙剂具有高渗透压外渗后易导致组织坏死立即停止输液回抽残留药液,拔出针头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4-6小时更换1次,同时抬高患肢,以利于局部肿胀消退局部封闭用1%普鲁卡因2ml加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2-5ml作局部封闭,每日1次,共3-5天如有局部组织坏死按外科换药处理4. 高渗性药物外渗的处理高渗性药物外渗后由于药物浓度高,对局部组织刺激性大,易导致组织坏死立即停止输液回抽残留药液,拔出针头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每4-6小时更换1次,同时抬高患肢,以利于局部肿胀消退局部封闭用1%普鲁卡因2ml加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2-5ml作局部封闭,每日1次,共3-5天如有局部组织坏死按外科换药处理5.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处理刺激性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疼痛,严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立即停止输液回抽残留药液,拔出针头局部用0.5%利多卡因5ml加生理盐水5ml-10ml作局部封闭以减轻疼痛局部冷敷以减轻局部疼痛和肿胀。可用冰袋冷敷15-30分钟,每2-3小时冷敷一次,连续冷敷24-48小时抬高患肢减轻因药液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加强交接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如外渗范围扩大,应及时报告医师,给予相应处理总结药物渗漏和静脉炎是临床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临床护士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适当的输液部位和血管,控制输液速度和药物浓度,避免药物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同时,一旦发生药物渗漏和静脉炎,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局部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以上是关于静脉炎及药物渗漏的识别及处理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在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性质进行灵活处理,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