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泼水节PPT
云南泼水节,又称为"傣历新年",是云南省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这个节日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傣族,已经有数...
云南泼水节,又称为"傣历新年",是云南省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这个节日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傣族,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庆祝节日。节日起源泼水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个法力无边的魔王,他无恶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后霸占了七个姑娘,这七个姑娘受尽凌辱,伺机报仇。聪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从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点。一天晚上魔王醉后昏睡,七姑娘按照魔王所说,拔下一根魔王的头发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掉到地上。但从魔头上滴下来的血却变成了熊熊大火,并迅速蔓延到人间。七姑娘赶忙抱起魔头,地上的火也就熄灭了。一放下,火又重烧起来。于是七个姑娘轮流抱着魔王的头,其他的人则用清水朝她身上浇泼,一直坚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扑灭,乡亲们从此又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人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于是每年都在扑灭邪火这天互相泼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劳和污秽,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来临,从而形成了泼水节。节日活动泼水节期间,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起节日盛装,艳丽的服饰像朵朵竞相开放的花儿,显得异常耀眼。人们挑着清水,徒步走到佛寺庙里给佛像沐浴,以求自己多福少灾,这就是浴佛。离开佛寺后,泼水节就走到了最重要,也最开心的时候——泼水。在广场上,不管男女老少,人们提着盆子,在水池中舀一大碗水,见到谁就把盆中的水泼洒出去,被泼到水的人也不生气,两个人只是一笑而过。在他们看来,这可不是战争,而是报求平安的仪式罢了。除了泼水,还有丢包,赛龙船,放高升,点孔明灯等活动。丢包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姑娘们在包里塞上棉絮,绣上花边,扔到自己意中人的手里。赛龙船则常常在泼水节的后一天举行。那一天,江河湖泊里都有龙舟竞渡,岸上则挤满了观众,为他们加油喝彩。放高升和点孔明灯则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高升是一种用火药、竹筒、竹竿等制成的土火箭,大的重数十斤,小的仅二三两。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高的高升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它一边喷出白烟,一边"嗖嗖嗖"的尖啸着飞上蓝天,引得人们举目张望,不时发出喝彩声,"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优秀选手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灯罩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节日意义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语泼水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传统节日,它更是一个展现傣族文化、历史、生活、信仰的大舞台。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享受到了欢乐和祥和,还深深地感受到了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成为了傣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云南省乃至全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