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观PPT
天道观中国古典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根本观点。主要围绕天是否本原的问题进行论辩,故称天道观(见天道与人道)。“天道”的字面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更深一层含义...
天道观中国古典哲学关于世界本原的根本观点。主要围绕天是否本原的问题进行论辩,故称天道观(见天道与人道)。“天道”的字面含义是天的运动变化规律。更深一层含义即指万物的规则、万物的道理。先秦时代各派哲学都依自己的天道观立论。是商代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发展历程历史发展天道观源于原始社会。当时人们对自然界认识不足,总认为有一种超人的力量在支配着自然界,支配着人类。这超人的力量便是天。天是至高无上的神。商人迷信,凡事占卜,就是天道观的反映。随着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出现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产生了国王。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上。便是在天道观的基础上产生了“帝”和“上帝”的观念。哲学发展商统治者将天人格化,视为至上神,称为“帝”或“上帝”。祭祀、征伐、田猎、行止等都以占卜的结果行事,表现出唯心主义世界观西周灭殷后提出“天命”观念,主张敬德保民以顺应天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人为的作用战国初墨子反对天命,但主张天志。老子明确否认天是最高主宰,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又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尽管学术界对老子“道”和“无”的含义至今仍有争论,但老子的观点毕竟将中国哲学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以后孟子和庄子分别继承发展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庄子的天道庄子的“天道”是在那个乱世应运而生的一种世界观和哲学观,人道与天道在庄子那里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为庄子认为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而然的,要顺从“天道”,无需刻意去喜悦,也无需刻意去悲痛,人道与天道都是道通为一,不要刻意寻求人高于自然,或者自然高于人,或者人与自然平等。庄子的天道观很大程度上是老子“道”的概念的一脉相承,他认为最深刻的东西都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但又不执着于任何概念与想法,甚至对于生命,对于言说和理论都持一种无为态度,同时在庄子看来,顺性人的天性是再自然不过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一种顺应天命的行为,是达到至人无己的状态的理想途径,这样才能达致一种自由的逍遥状态,从贵贱、生死的对立中解脱出来,不刻意修炼,也不刻意忍受,大道有多宽,心就有多广。要达至大道,需要通过直觉而非通过概念和语言的方式。孔子之天道孔子所讲的“天道”,既是人道,也是治道,即治国,治事的合乎客观规律之道。他的“天”的涵义,根据文献记载基本有三种形式:一是自然之天“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论语·泰伯》)“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春致其时,万物皆及生;君致其道万人皆及治六行”(《说苑·君道》)这都是孔子认识到自然界规律后所说的自然之天。二是生活之天也就是表示孔子他自己对自然界、社会以及人生的某些问题认识不了,也无可奈何时的慨叹三是命运之天也就是以人为本的实实在在的“天”。在孔子看来,所谓的天特别是“天道”的正确成份,主要是“人道”,是人们的行为合乎客观规律道可道,非常道道根深蒂固于每个中国人心中,它朦胧神秘却又真实存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或许很难做到孔子般的治世救国,亦难做到庄子般的恣意汪洋、浪漫奇绝,可只需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热烈而又自在地活着,生命路上,有泪可落,绝不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