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黄中·人月圆》PPT
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译文千古以来,兴亡盛衰,如同梦...
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译文千古以来,兴亡盛衰,如同梦境一般,诗人你用疲倦的眼睛,看着天涯。孔子家族的墓地,参天古木已郁郁葱葱;吴王的宫殿,如今已是荒草萋萋;楚庙中昔日供奉的神像,如今只剩下凄凉的乌鸦。几间茅屋,藏着万卷诗书,我回到了老村的家。在山中有什么事呢?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赏析张可久这首小令,以“兴亡千古繁华梦”发端,以“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看法和彻悟。其间几句,则是用孔林、吴宫与楚庙等历史遗迹的今昔对比来表现盛衰兴亡之感,从而以沧桑的巨变来折射出一代文人的心灵史。其中,既有对孔林乔木之繁茂的赞叹,也有对吴宫蔓草之荒芜的感叹,更有对楚庙寒鸦之凄凉的感伤。“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三句话,九个字,却把一幅历史盛衰图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孔林、吴宫、楚庙,这是三个历史时代的代表性遗迹。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在曲阜城北,作者《蟾宫曲·怀古》中云:“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随着历史的变迁,孔林是长盛不衰的。孔林中的乔木,也是越来越繁茂的。据《孔子世家谱》记载:孔林内,树以千数。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将孔林周围墙垣扩大,并在东北角开一门,名“新开门”。清康熙、乾隆都曾亲来孔林祭祀,并拨款修葺孔林。吴宫,指吴国的宫殿,其遗址在今江苏苏州。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与越国争霸,在越国大败越王勾践之后,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反而越战越勇,并且加紧了与晋争霸的步伐。结果夫差兵败,被越国所灭,吴宫也随之荒废。楚庙,指楚国的宗庙,其遗址在今湖北江陵。楚国的历史也很长,从春秋到战国,前后经历了五百多年。但楚国一直未能强盛,经常受到别国的侵扰,最后终于被秦国所灭,楚庙也随之荒废。当年的繁华,已成为蔓草寒鸦。历史是连续的,却又是多变的。历史的盛衰,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的无知与悲哀。尽管一代代帝王将相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尽管他们也曾不可一世,曾将社会演绎得无比繁华,但最终都是过眼烟云,免不了“荒草没残阳”的结局。正如张可久在《人月圆·雪中游虎丘》中所写:“黄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繁华梦已逝,只有那些历史的遗迹,还在默默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三句话,九个字,又描绘出了一幅远离红尘的隐居图。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这既是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也是作者理想中的人生归宿。从孔林到吴宫,再到楚庙,作者看到了历史的兴衰与沧桑。这种沧桑感,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的感受,更是对人生的彻悟。于是,作者产生了隐居的想法。这种隐居,既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追求。“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作者在最后,以问句的形式,写出了他心中的追求与向往:在万山之中,有何事可做呢?无非是用松花酿成美酒,用春天的河水煮出香茶,然后自斟自饮,自得其乐。这种描写,既表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操,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彻悟。这种彻悟之中,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更有对人生的追求。张可久的小令,善于用景写情,情景交融,从中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情趣,反映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和襟怀。这首小令也是如此。在作者眼中,孔林、吴宫、楚庙,都不过是历史的陈迹,尽管它们曾经有过繁华,但最终都归于尘土。而他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