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年计划之武汉长江大桥PPT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的重要标...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建设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为了改变旧中国长期交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从1953年开始,按照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建设蓝图,在全国范围内有步骤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在“一五”计划期间,为了沟通中国南北的交通,促进武汉三镇的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3年4月作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定。1955年9月开工修建,1957年9月25日建成通车,全长1670.4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结构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八个桥墩除第七墩外,均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桩”的基础结构。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个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梯直上顶层,只见两岸重峦叠翠,江面船帆点点,百舸争流,桥下巨轮如梭,奔腾东去,使人心旷神怡,极富诗情画意。“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发展。建设过程1953年4月,政务院第192次政务会议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9月开工修建,1957年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得到了苏联政府的帮助,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1957年6月10日,武汉长江大桥为了让铁路桥通车,将公路桥上的钢梁全部移到了铁路桥上。1957年9月25日,全长1670.4米、正桥1156米的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美誉。大桥建成之后,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从全国的宏观角度看,大桥的建成意义更是在于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进而将我国南北两大动脉(京广线)连为一体。建筑特色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全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其中:车行道18米,设4个车道;车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各2.25米。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个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梯直上顶层,只见两岸重峦叠翠,江面船帆点点,百舸争流,桥下巨轮如梭,奔腾东去,使人心旷神怡,极富诗情画意。桥梁位置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技术创新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武汉长江大桥的技术创新与工程挑战技术创新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技术上的挑战,但通过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都得以克服。管柱基础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墩采用了大型管柱钻孔桩基础,这种基础形式在当时的中国桥梁建设中是前所未有的。管柱基础的采用,不仅提高了桥墩的承载能力,还使得桥墩的施工更为简便和快速钢梁制造与安装大桥的钢梁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焊接技术,保证了钢梁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安装过程中,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实现了钢梁的精确对接,确保了大桥的顺利合拢施工设备为了满足大桥建设的需要,研制了一系列施工设备,如大型浮吊、水下挖掘机等,这些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工程挑战水文条件复杂武汉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中游,水流湍急,水位变化大,这给大桥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建设者们在施工前进行了详细的水文调查,制定了周密的施工方案地质条件复杂桥址处的地质条件复杂,有软土、砂土、粘土等多种土层,这给桥墩基础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通过采用管柱基础等创新技术,成功克服了地质条件带来的困难气候条件恶劣武汉地区的气候多变,夏季高温、冬季低温、春秋多雨,这给大桥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建设者们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措施桥梁影响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促进了武汉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为中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大型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展现了中国桥梁建设者的智慧和勇气,也展示了中国桥梁建设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结语武汉长江大桥作为“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工程之一,其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工程挑战都为中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今,武汉长江大桥已经成为了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武汉市乃至整个中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的建成通车不仅连接了长江两岸的交通和经济发展,也连接了中国人民的心灵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