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赏析PPT
杜审言(约645年—约708年),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东北),是大唐著名的诗人。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杜审言中进士后,...
杜审言(约645年—约708年),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东北),是大唐著名的诗人。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杜审言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689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这时他的好友陆某官任晋陵丞,写信来邀请他同游唱和,他便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心中的闷闷不乐。《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唐代杜审言的诗作。全文如下: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诗的首联“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起笔两句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诗的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颔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一个“渡”字,是描写物候的变化,江南虽然还是初春,但是春意已经闯过了江来,在江南首先被梅花、柳树所感觉,因此呈现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两句紧承首联“物候新”而来,是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笔触细致而婉曲。诗的颈联“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淑气:和暖的天气。蘋:一种水草,其叶可食,古人以为可止风浪,又称“萍”;这里泛指水草。这两句写江南的气候物候,也寓含着诗人对江南的深情。诗的尾联“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尾联则抒写诗人对归乡的向往。身在江南,心驰塞北,正是这些江南物候,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因而,这“古调”又勾起诗人思乡之泪,这泪,是思乡的泪,也是伤时之泪。诗的整体赏析诗人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诗人在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689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像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所以这首和诗写得别有情致,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于伤感,有满腹牢骚在言外。诗一开头就发感慨,说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言外即谓,如果在家乡,或是当地人,则习见而不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这一开头相当别致,很有个性特点。中间二联即写“惊新”。表面看,这两联写江南新春伊始至仲春二月的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云霞”句是写新春伊始。在古人观念中,春神东帝,方位在东,日出于东,春来自东。但在中原,新春伊始的物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风已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