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黄州的解释与写作背景以及关于作者的生平PPT
初到黄州《初到黄州》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第一句“自笑平生为气奇”是总述,定下了全诗的基本格调,不仅刻画了诗人自己生平历来的形象,而且总...
初到黄州《初到黄州》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第一句“自笑平生为气奇”是总述,定下了全诗的基本格调,不仅刻画了诗人自己生平历来的形象,而且总摄了全篇。第二句“只将孤枕梦吴越”承上启下,用“孤枕梦”引起了中间两联。第三联“岂有闲人观物变,此身应似长青树”正面写初到黄州的感触,而“岂有闲人观物变”则又包孕着两重意思:一是自己获罪远谪,初到黄州,无职无权,是个“闲人”;二是尽管是“闲人”,却连观物变的资格也没有,因为观物变需要时间,而时间全为“思想”占去了。思想又是什么呢?便是第四联所写:“只将百念付苍生,未信君恩长不顾。”诗人要以余生报效朝廷,为国为民尽力。此诗用“初到”黄州时的所感所想来表现自己耿介不阿的情怀,表达了对仕途坎坷的愤懑和孤寂思乡的情怀。全诗文笔放达,诗句极具豪气,体现了苏轼诗歌的特有风格。写作背景《初到黄州》这首诗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刚贬官到黄州时所写。由于与当政的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苏轼反对新法并写了诗文讽刺,因此被以“谤讪朝廷”之罪贬到黄州。实际上,苏轼所讽刺的并非以王安石为首的新法,而是新法的一些执行者。由于这些新法的执行者打着新法的旗号,营私舞弊,中饱私囊,因此引起了苏轼的极大不满,于是他便写了诗文讽刺他们。由此,便引起了当政者对他的不满,将他贬官到黄州。苏轼是一个有傲骨的人,初到黄州时,由于生活困难,曾向当地一位官员马正卿求助,马正卿给他从郡里批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苏轼在黄州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但正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就是在黄州时写出的。作者生平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苏轼于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法与新任宰相章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出任杭州通判。宋徽宗时获谥文忠。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