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医药大学PPT
长春中医药大学,简称长中医,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
长春中医药大学,简称长中医,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由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历史沿革学校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长春市中医进修学校,后更名为吉林中医药进修学校、吉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吉林省中医学院。1993年,吉林省中医学院与长春中医学院合并成为长春中医学院,2000年高教体制改革后,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长春中医药大学与吉林省职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长春中医药大学。办学条件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6月,学校设有15个学院和研究生院、1个独立学院(杏林学院)、2个教学部和1个实验管理中心,开设27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44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99人,博士生导师100人,硕士生导师58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二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吉林省“双百计划”和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等省级以上名优专家200余人次。获评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3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双杰人才3人及其他省内外各级各类荣誉150余人次。学科建设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校园文化校训:启古纳今,厚德精术。校风:救死扶伤,大医精诚。学风:博学创新,求真至善。科学研究截至2022年6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百余项。依托附属医院和制药企业建立的集教学、医疗和科研三位一体的临床医学综合体被教育部确定为“双一流”高校临床医学类协同建设单位。附属医院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示范性中医医院。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长春光机所等科研院所均与该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学术资源图书馆藏截至2021年1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为78.6万册,生均图书量为78.6册/生;电子图书总量为34.5万册;数据库总量为37种(含自建数据库),总投入经费约14.5万元;本年度新进纸质图书为145种;近五年来进纸质图书量为734种;医学图书比例占55.6%,非医学图书比例占44.4%;中文图书比例占96.8%,外文图书比例占3.2%。图书馆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提供全开架借阅方式;每年开展主题书展、读书月等活动;提供文献传递、科技查新等服务。学术期刊《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中医临床及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人员及高等医药院校在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有关学者撰写的中医药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China)等国外数据库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