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恭城瑶族自治县PPT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东与富川瑶族自治县及湖南江永县交界,南与平乐县、阳朔县毗邻,西与灵川县、荔浦市接壤,北与灌阳县相望...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东与富川瑶族自治县及湖南江永县交界,南与平乐县、阳朔县毗邻,西与灵川县、荔浦市接壤,北与灌阳县相望,总面积2149.02平方千米。自治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截至2020年11月,恭城瑶族自治县下辖3个镇、6个乡。截至2021年末,恭城瑶族自治县户籍人口30.97万人。历史背景恭城历史悠久,自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设县,已有2100多年历史。境内有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其中恭城武庙、文庙、周渭祠、湖南会馆等古建筑群堪称桂北民间建筑艺术的瑰宝,是全国独有的“四庙一馆”人文景观。恭城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属桂林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恭城县属漓江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设行政区,恭城县直属广西省。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行政督察区,恭城县属桂林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22日,恭城解放,仍属桂林专区。1952年8月,撤销桂林专区,改设桂林行政区,恭城县属之。1958年7月,恭城县并入平乐县,1962年3月,恢复恭城县建置,仍属桂林专区(1971年改为桂林地区)。1990年2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恭城县,设立恭城瑶族自治县,以原恭城县的行政区域为恭城瑶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隶属桂林市。自然资源恭城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丰富,其中石灰石储量最大,达27亿立方米,大理石、花岗岩、铁、锰、锌等储量也很大。县境内河溪密布,森林覆盖面积广阔,盛产杉、松、竹、桂、樟、楠、任木等林木,其中杉树蓄积量居广西各县之首。恭城瑶族自治县是全国首个以生态立县的自治县,是“中国第一瑶乡”。经济发展恭城瑶族自治县经济发展迅速,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逐步形成了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民族文化产业等多元化经济结构。近年来,恭城县致力于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县,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升农业附加值。同时,恭城县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体验独特的瑶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社会事业在社会事业方面,恭城瑶族自治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恭城县还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在文化体育方面,恭城县积极挖掘和传承瑶族传统文化,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此外,恭城县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风景名胜恭城瑶族自治县拥有众多风景名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恭城武庙、文庙、周渭祠、湖南会馆等古建筑群。这些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此外,恭城县还有瑶乡风情园、红岩生态旅游新村等景点,让游客能够深入体验瑶族文化和乡村风情。总结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方面,恭城县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未来,恭城县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打造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