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PPT
概述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简称成都大运会,是继2001年北京大运会、2009年哈尔滨大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7年台北大运会之后,中国第...
概述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简称成都大运会,是继2001年北京大运会、2009年哈尔滨大运会、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7年台北大运会之后,中国第五次、中国大陆第四次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也是中国西部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成都大运会原定于2021年8月18日至29日举办,因全球疫情形势影响,延期至2022年6月26日至7月7日。2022年5月6日,国际大体联宣布本届成都大运会定于2022年6月26日至7月7日举办,赛事名称和标识保持不变。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申办过程2018年12月13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花落成都。2019年3月1日,成都大运会组委会成立。2019年10月1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市场开发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2020年5月6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2021年5月15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倒计时100天。2022年5月6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组委会宣布,经国际大体联同意,成都大运会定于2022年6月26日至7月7日举办。吉祥物成都大运会吉祥物是名叫“蓉宝”的大熊猫。除了手中“31”字样火焰的大运火炬,蓉宝的耳朵、眼睛、尾巴也呈现火焰形态。吉祥物“蓉宝”的命名,既取成都的简称“蓉”,也取大运会举办地的别称“蓉城”,蓉宝面部构思参考了传统艺术瑰宝——川剧的脸谱样式,是成都大运会的一张“文化名片”。口号成都大运会的口号是“成都成就梦想”(Chengdu Makes Dreams Come True)。这一口号强调成都作为一座充满活力、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将为大运会提供一个实现梦想和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它也寓意着成都大运会将成为参与者们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财富。会徽成都大运会会徽主体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应英文首字母“U”的基础上,结合了天府文化象征元素之一的太阳神鸟形象,同时契合第31届世大运会举办年份“2021”,整体呈喷薄之态,恰似太阳照耀下的凤凰,代表着热情、激昂的成都正以青春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员们。会徽下方是“成都2021”和“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中英文字样。火炬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取意成都的简称“蓉”,同时寓有“融合、包容、和谐”之意。火炬运用多彩渐变的大运会主视觉色块,呈现成都热情、活力、时尚的多彩生活与大学生的斑斓青春。火炬正面以朱红色渐变到明黄色,如朝霞映照蜀水金沙。朱红色代表古蜀文化的源远流长,明黄色则象征着现代都市的活力进取。赛事项目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共设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18个大项、269个小项,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名运动员及官员赴蓉参加。开幕式2023年7月28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举行。闭幕式2023年8月8日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在成都露天音乐公园举行。闭幕式以“成都成就梦想”为篇章主题,通过“梦想的起点”“共筑未来”“再见成都”三个篇章,用歌舞、仪式、短片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大运会精彩瞬间和成都独特魅力。比赛场馆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共设49处比赛场馆、31处训练场馆。场馆建设秉承“绿色、节俭、必须”办赛原则,49个赛事场馆中,有36个是既有场馆,占比达73.5%,13个新建场馆均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同时,成都大运会所有场馆均按照“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购、能借不聘”原则,减少了赛事筹备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参赛阵容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共有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名运动员及官员赴蓉参加。其中,中国代表团由700余名运动员组成,规模位列第一,美国、日本代表团规模位列第二、第三。赛事成果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中国代表团共夺得103枚金牌、40枚银牌、31枚铜牌,总数为174枚,创造了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中国代表团在多个项目中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如游泳、田径、体操等。同时,也有一些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如羽毛球、跆拳道等。文化交流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的盛会。在比赛期间,各国运动员和官员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品尝美食、游览景点等方式,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同时,成都也通过大运会这一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遗产利用为了充分利用大运会遗产,成都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首先,将对场馆进行改造和升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体育赛事和活动。其次,将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市民的体育健身水平。此外,还将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合作伙伴。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促进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让大运会的遗产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传承。总结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一次成功的体育盛会,不仅展现了中国体育的实力和风采,也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通过大运会这一平台,成都市也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同时,大运会也为成都市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为未来的体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影响经济增长成都大运会的举办对当地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拉动效应。首先,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场馆建设、交通改善等,直接促进了建筑、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大运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推动了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的繁荣。再者,大运会的举办也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包括体育器材、运动装备、体育用品等的需求增加。城市形象提升通过大运会的举办,成都成功地展示了其作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大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成都市的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大运会也为成都带来了国际声誉和知名度,增强了城市的国际影响力。社会文化影响大运会的举办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在成都相聚,共同分享体育的快乐,也带来了各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丰富了成都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青年发展大运会作为大学生的体育盛会,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通过参与大运会,青年学生们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技能,还可以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拓宽国际视野。同时,大运会也为青年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可能因此获得职业合同或进入国家队。持久遗产成都大运会留下了许多持久的遗产。首先,大运会场馆的建设和改造为成都市的体育设施增添了新的亮点,这些场馆未来将继续用于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其次,大运会推动了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这种提升将长期惠及市民和游客。最后,大运会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这种交流和友谊将成为成都市宝贵的国际资源,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综上所述,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不仅对成都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成都市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这些遗产将为成都市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动城市不断向前发展。环境保护绿色办赛理念成都大运会在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办赛理念,力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场馆建设的环保标准、赛事期间的能源使用、废弃物处理以及推广电子票务等。场馆建设的环保标准新建场馆均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采用了节能、节水、节材等环保技术。同时,场馆的设计和建设也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力求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赛事期间的能源使用在赛事期间,成都大运会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场馆内的照明、空调等设备也采用了节能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耗。废弃物处理为了减少赛事期间产生的废弃物,成都大运会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推广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鼓励观众自带水杯等。同时,赛事组织者还设置了多个废弃物分类收集点,确保废弃物能够得到妥善处理。电子票务推广为了减少纸质票据的使用,成都大运会积极推广电子票务。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电子设备获取电子门票,不仅方便快捷,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科技创新智慧大运成都大运会充分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了一个智慧化的赛事平台。这包括智能场馆管理、智能安保、智能交通等多个方面,为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智能场馆管理场馆内采用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场馆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确保运动员和观众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观看比赛。智能安保为了保障赛事的安全顺利进行,成都大运会采用了智能安保系统。通过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安保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智能交通为了方便观众出行,成都大运会还推出了智能交通系统。观众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赛事信息、交通线路等,确保能够准时到达场馆观看比赛。教育意义激发青年热情成都大运会作为大学生的体育盛会,对于激发青年热情、培养体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参与和观看比赛,青年学生可以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力量,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国际交流大运会作为国际性的体育赛事,为各国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人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和互信。培养社会责任感参与大运会的运动员和志愿者们在赛事筹备和举办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为赛事的成功举办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综上所述,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和教育意义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