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事迹及精神PPT
黄大年,1958年8月生,广西南宁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博士。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2016年12月2日,黄大年因病...
黄大年,1958年8月生,广西南宁市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博士。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2016年12月2日,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8岁。一、天不假英雄,真理与理想永在前方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仍笼罩在“文革”的浩劫中,学校的正常秩序陷入混乱,教学几乎瘫痪。在父母和老师们的努力下,黄大年得以到北京101中学念书。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久仰大名的钱学森,也第一次见到刚从美国回来的邓小平。邓小平问:“你们为什么要出国?”黄大年说:“我们要建设中国,得有科学家。”邓小平说:“你们回来就是中国人了。”这次对话,让黄大年豁然开朗。他明白了自己肩上的使命,也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从此,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时刻记着自己是“中国人”,要为国家搞科研。二、放弃所有,学不成我就回国黄大年具有“心事浩茫连广宇”的胸怀和抱负,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他常说,“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在他心里,“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黄大年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开始接触尖端科技前端学科——航空地球物理。1982年毕业后,黄大年到长春某空军基地工作。此后至1991年出国前,黄大年只回过一次家。因工作性质特殊,他经常需要与科技人员讨论合作研究问题,而最让他头疼的便是飞机上没有科研人员交流讨论所需的资料。他常说,“我们要培养一种掌握科学前沿最尖端技术的高精尖队伍。”为此,他赴长春第一光学仪器厂学习俄语,了解前苏联最先进的仪器生产厂家情况;又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进修英语;到南京大学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到北京计算机二厂学习UNIX操作系统……1991年10月,黄大年和爱人一起到英国利兹大学地质系读博士研究生。在英国的最初几年里,他几乎不与中国人来往,总是和外国人在一起交流学习,“因为我觉得科学无国界”。在国外搞科研多年后,他终于有机会进入剑桥大学超导电机研究所——世界航空地球物理研究最前沿的机构之一。后来黄大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特别是在“深部探测关键装备机理性研究”方面获得多项重大进展。2009年,黄大年带领吉林大学科研团队参与研制的我国第一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器和第一辆移动式深地探测车辆机密性审查通过;2011年7月20日,“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在吉林大学地质宫前面举行了下沉仪式;2012年8月15日,“地壳一号”钻探技术方案顺利通过评审……在西方国家的近300个研究项目中只有两项由非西方国家研究完成;其中一个是黄大年团队承担的“深部探测关键装备机理性研究”。它不仅是吉林省第一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更是世界各国研究团队研究深部探测的热点,将成果推向到世界最前沿领域、引起国际重大科技争论……当这些成果一个一个出现的时候,人们惊呼:中国科学家才是最有创造力的!他们走在了国际前沿!黄大年的爱人回忆:“有一天夜里他从梦中哭醒过来,抓着我的手问‘你说我到底错在哪了?’原来他梦见有人质疑他的科研成果……可见他对祖国的爱之深切。”三、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在海外打拼多年,黄大年的父亲病重时他不能回国尽孝;父母临终时他也未能回国送终;孩子学业时他也未能回国辅导……这些都成为黄大年的憾事。但是,祖国需要就是他的选择!为了祖国的明天和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他舍弃了个人的一切。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回国了!回国后,黄大年的工作节奏没有变慢。他常常是刚参加完学术会议第二天就急忙赶回长春。由于积劳成疾他的身体开始出现异样——长时间呕吐、腰部疼痛难忍……甚至需要住院做手术!手术后刚能缓过劲来他又赶紧返回工作岗位。“做完手术应该好好休息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