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PPT
(1888年3月27日—1985年11月9日),字少川,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早年经历顾维钧的童年非常不幸,...
(1888年3月27日—1985年11月9日),字少川,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早年经历顾维钧的童年非常不幸,他的父亲在他还未出生时就被传染了严重的鸦片瘾。在1888年3月27日,顾维钧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他的母亲也在他两岁时去世,因此他被托付给保姆抚养。然而保姆的照料并不到位,他曾经连续三天没有吃到东西,幸亏邻居发现并将他救下。然而,顾维钧从小就展现出了聪明才智和对学习的热情。他在十二岁时就进入嘉定第一小学堂读书,十四岁时考入上海英华书院。在学校中,他表现出了出色的辩论和领导能力,这为他日后的外交生涯打下了基础。留学经历1904年,顾维钧在英华书院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他先是在中学学习英语和拉丁语,然后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国际法和外交,并在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顾维钧遇到了黄世振(后改名为黄惠兰)。黄世振是银行家的女儿,两人在相互欣赏和理解中逐渐坠入爱河。他们于1908年结婚。外交生涯顾维钧的外交生涯开始于1911年,当时他被派往墨西哥担任外交官。在墨西哥期间,他成功地处理了中墨边界纠纷,并在墨西哥革命爆发时保护了大量中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在墨西哥的经历使顾维钧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需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他担任了中国政府的外交代表,处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争议。中国代表团成员及大使1919年,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参加了巴黎和会。在和会上,他为争取中国的权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列强间的分歧和阴谋,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尽管如此,他的表现仍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1920年,顾维钧被任命为中国的驻英国公使。1923年,他被任命为驻法国大使。在此期间,他为争取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国联与外交危机在担任中国代表团成员及大使期间,顾维钧多次处理了国际上的重要事件和争议。其中包括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问题。尽管他在国际联盟中为恢复中国失去的领土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国际社会的冷漠和日本的压力,这一努力并未成功。然而,在二战期间,顾维钧作为中国的外交代表,与盟国进行了密切的协商和合作。他在国际联盟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帮助中国与其他盟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晚年生活顾维钧的晚年生活并不平静。他的妻子黄世振于1958年去世。1960年,他从政府退休并移居美国纽约。尽管他的退休生活并不平静,但他始终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和关注。1979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之后三天——即1月4日,应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之邀,顾维钧携妻女自纽约经巴黎转辗回到北京。回国后,顾维钧一直居住在北京的华侨公寓里。晚年的顾维钧仍然关心祖国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