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大别山PPT
背景中国共产党在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在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下,刘邓大军北渡黄河,发...
背景中国共产党在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在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下,刘邓大军北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的序幕。任务中共中央军委赋予这支军队的主要任务是:以主力打到外线去,把战线引向敌之深远后方。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军委这一战略方针,立即组织晋冀鲁豫野战军南征兵团。准备邓小平和刘伯承经过认真研究,确定南征作战的基本任务是:歼灭国民党桂系军队主力,配合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和改变中原战局,推动全局胜利。具体计划是:主力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第2、第3、第6纵队共12万人由刘邓首长亲自率领下,经巨金鱼、高邑向南疾进,越过陇海路,进至大别山,占领大要镇,广泛发动群众,创建鄂豫皖根据地。过程巨金鱼战役巨金鱼战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途中,在河南省境内进行的两次重要战役。该战役于1947年6月14日至29日历时半月取得胜利,为后续部队进入大别山创造了有利条件。高邑战斗高邑战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河南省高邑县城西南对国民党军的进攻战。战役从1947年7月3日至5日,历时三天两夜。此役历时虽短,却有力地震慑了敌人,使国民党军未敢在鲁西南轻举妄动。这一战斗也保障了刘邓大军顺利挺进大别山的道路,为扩大中原解放区创造了有利条件。跃进大别山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行军和战斗,刘邓大军终于在1947年8月7日开始了进入大别山的征程。为了隐蔽行动企图,造成敌人的错觉,刘邓大军从张秋镇至临濮集段强渡黄河后,采取了“品”字形队形分三路向南急进。8月末和9月初的几个星期内,这支军队连续行军作战近千里。随后部队在商城东南的余家集(今天属新县)集中休整1个星期。刘伯承、邓小平当即决定将这支军队分为3个纵队平行前进:第1纵队由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静率领向光山、新麻城前进;第2纵队由陈再道、王树声率领沿化鸡、长岗集向广水、麻城前进;第3纵队由许世友、李达权率领向高桥、王锡场前进。至9月9日,各纵队先后进入了大别山。意义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伟大战略行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一、严重威胁国民党政治中心南京和武汉;二、夺取了战场的主动权;三、经略中原,俯瞰北平;四、千里跃进大别山使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五、转战大半个中国;六、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七、建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八、锻炼了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九、迫使国民党军队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十、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