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理论PPT
陈鹤琴(1892年3月30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躬耕中国儿童教育70多年的...
陈鹤琴(1892年3月30日—1982年12月30日),浙江省上虞县人,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躬耕中国儿童教育70多年的先行者。五四运动期间,从事《晨报》的编辑工作。1921年,他担任浙江省立二中附小校长,并在家中创办了鼓楼幼稚园作为实验基地,成为中国第一个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和推广幼儿教育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创建了“五指活动”课程,并建立了以“做人”为核心的活教育目的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训育论和师生论五个方面。目的论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他指出,“活教育的对象是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他强调,“做人”是活教育的总目的,“做人”是幼儿园课程最根本的范畴。他进一步提出,“做人”包括三个基本层次:儿童的身体与精神的成人化,做中国人的人格,以及做共和国国民的人格。课程论陈鹤琴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他认为,传统的死教育把书本当做唯一的教材,这种教材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实际,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和爱好。相反,活教育的课程论则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把儿童带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活动、去学习。方法论陈鹤琴在活教育方法论方面强调,在“做”中学,“做”是教学的关键。他指出,“做”是儿童学习的基础,只有通过“做”,儿童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活教育的方法论要求教育者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和能力水平来选择教材和方法,引导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探索、发现和获取知识。训育论陈鹤琴认为,训育是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指出,“训育”是指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在训育方面,他强调了以下几点:首先,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和个性;其次,要注重培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第三,要引导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最后,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师生论陈鹤琴在师生论方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育责任。他认为,教师是儿童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教育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关心每一个儿童,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此外,陈鹤琴还提出了教师必须具备的三点基本品质:挚爱、耐烦、细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