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人物介绍PPT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早年经历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上海,父亲钱均夫早年赴日本求学,1912年携夫人回到中国;同年钱学森出生于上海,他是钱均夫的长子。1914年,钱学森全家迁至北京,其父钱均夫担任北洋政府的教育部官员,先后出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教务主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等职。钱学森自幼聪慧,受家庭熏陶,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1923年,钱学森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同年,他成为北京师大附中“科学社”的社员,在生物学家李继侔的指导下进行课外科学研究活动。1929年,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并担任班长。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随后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35年,钱学森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先后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科学家冯·卡门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助手。归国报效1955年,历经重重劫难的钱学森回归祖国,应聘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后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等职;他主要从事应用力学、航天工程和系统工程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解决了火箭弹道的计算问题,为“两弹一星”工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56年,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时,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1958年4月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65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系统工程概念,并倡导系统工程理论。1970年,《钱学森论系统工程》出版,这标志着系统工程在中国的诞生。1979年,钱学森被提名为中国科协主席候选人。1984年,钱学森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钱学森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顾问。1988年,钱学森被聘为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9年10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7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主要成就科研成就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一直都直接参与着这类系统的设计工作。他所建立的工程控制论的理论体系,正是以这类系统作为主要的应用背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钱学森在《工程控制论》这本书中,从控制系统的角度提出许多崭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应用数学的理论。工程控制论后来成为一般控制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经济、生物、医学、社会等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系统学。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系统观的理论基础,系统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化和深化,也是它的自然延伸。系统科学是钱学森的人物介绍早年经历钱学森,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他自幼聪慧,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学习期间,他展现了出色的学术能力,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科学家冯·卡门的学生。归国报效1955年,钱学森毅然选择回归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他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和副所长,后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长和名誉校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两弹结合”试验,为中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钱学森不仅关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还积极倡导系统工程理论。他提出的系统工程概念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经济、生物、医学、社会等各个领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主要成就科研成就钱学森在工程控制论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他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应用数学的理论。他的工程控制论理论体系为一般控制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各个领域的工程技术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钱学森在系统科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为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他的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荣誉表彰1991年,钱学森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他在中国国防科技事业中的杰出贡献。2007年,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广泛赞誉。社会影响钱学森的杰出贡献不仅体现在科研成果上,更体现在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担当上。他的一生,是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个人生活钱学森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的家庭和睦,与妻子蒋英育有一子一女。逝世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深切悼念和广泛哀悼。总结钱学森是中国科技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精神为后人树立了光辉榜样。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担当,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以上是关于钱学森的人物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