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烈绝命书PPT
傅烈,一位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英勇斗争的烈士,他的名字和他的绝命书一样,永载史册,成为后人缅怀的丰碑。傅烈,原名傅懋烈,字仲霖,号素秋,又名曙秋。四川双流人...
傅烈,一位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英勇斗争的烈士,他的名字和他的绝命书一样,永载史册,成为后人缅怀的丰碑。傅烈,原名傅懋烈,字仲霖,号素秋,又名曙秋。四川双流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教育家,红军高级将领。1928年2月16日,傅烈在成都英勇就义,时年33岁。傅烈的绝命书,写于1928年2月15日,也就是他牺牲的前一天。这封绝命书,是傅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写就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绝命书的全文如下:“余自束发受书,即矢志革命,负笈东洋,学习军事,固欲手挽狂澜,为国为民,尽忠尽力。迨乎归国,见国事日非,乃弃笔从戎,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国民革命,矢志北伐,推翻军阀,统一中国,使人民得享安乐。不幸革命失败,同志星散,余亦不幸被捕。今余之死期,已在旦夕,此身毫无所惜,独惜者,未能亲见革命成功耳。余死后,望同志继续努力,务期达到世界革命之目的。余虽死犹生,牺牲我一人,自有后来人,革命自有继起者,中国革命断不能因我一人之牺牲,而告中止。余死瞑目矣。余死后,有子女二人,望善为抚之,以继余志。此致,革命同志之敬礼!”这封绝命书,是傅烈在生死关头写下的,它不仅表达了傅烈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了他对人民、对子女的深厚感情。从绝命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傅烈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坚定的革命信念傅烈在绝命书中写道:“余自束发受书,即矢志革命”,表明他从小就立志要投身革命事业。他学习军事,参加国民革命,都是为了推翻军阀,统一中国,使人民得享安乐。即使在被捕面临生死关头时,他仍然坚定信念,相信革命最终会取得胜利。深厚的人民情感傅烈在绝命书中写道:“独惜者,未能亲见革命成功耳”,表达了他对未能亲眼看到革命胜利的遗憾。同时,他还对子女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自己的革命遗志。这体现了傅烈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傅烈在绝命书中写道:“余死后,望同志继续努力,务期达到世界革命之目的”,表达了他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这种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傅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光辉写照。傅烈的绝命书,不仅是他个人的英勇宣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者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这封绝命书,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