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40年到现代的中国近现代史PPT
引言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波澜壮阔、充满曲折与奋斗的历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经多次内外战争、社会变革和民...
引言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波澜壮阔、充满曲折与奋斗的历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经多次内外战争、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的尝试。近现代史不仅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斗争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从屈辱到振兴的历史见证。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0)第一次鸦片战争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等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过程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口通商,并赔偿巨额款项影响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英法为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1856年战争爆发,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并增开天津为商埠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的起步(1861-1894)背景面对外患,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科技来强化国家实力内容创建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并兴办新式学堂意义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第一批近代科技人才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894-1895)背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过程1894年战争爆发,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偿巨额赔款影响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引发了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等爱国救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社会的觉醒(1898)背景甲午战败后,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光绪皇帝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措施结果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失败,光绪被囚禁,维新派人士遭迫害意义激发了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1899-1901)背景列强瓜分中国,民间反帝情绪高涨过程义和团在山东等地兴起,后发展到京津地区,与列强发生冲突。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北京结果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赔偿巨款,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影响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911-1912)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帝退位结果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袁世凯统治与北洋军阀的混战(1912-1928)背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北洋政府过程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陷入混战,中国陷入分裂割据状态影响国家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背景一战期间,中国成为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却未能收回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引发国内强烈反响过程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集会,随后发展成全国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早期革命(1921-1927)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大革命与国共合作(1924-1927)背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进行改组,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国共两党合作推动了大革命,即北伐战争,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意义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随后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土地革命与红军长征(1927-1937)背景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土地革命,试图通过土地改革来发动农民革命过程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并发展红军。然而,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意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战略转移,保存了革命力量,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1937-1945)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过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经过八年艰苦抗战,最终取得胜利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1949)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因争夺国家领导权而爆发解放战争过程经过三年多的战争,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1949-1978)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阶段意义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经历了曲折和挫折,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8年至今)背景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过程农村改革率先展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逐步展开,涉及国有企业、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多个领域;对外开放也逐步扩大,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意义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语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